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城市以严峻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数量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天津市滨海地区构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思路,因此认识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的途径与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生态环境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而,本文将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例研究。全文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在对承载力概念由来、演化、发展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特点、内涵与意义。认为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生态承载力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 (2)介绍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滨海新区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特别是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主要问题,来确定区域生态环境对开发活动强度和规模的可接受能力,了解区域发展的生态潜力。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以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具体包括:给出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三层子系统弹性度、承受度、压力度的基本判定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滨海新区各子系统以及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对过去五年来生态承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计算。根据结果提出滨海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值基本上呈递增趋势,但随着区域不断的开发,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压力不断增加,滨海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加剧的趋势。 砰)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天津市滨海新区实际情况,论文在最后一部分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了讨论,理论上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超负荷—平衡态—弱负荷的发展过程,提出与生态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方向、规模和生态保护规划的措施等,通过管理调控区域发展中的限制因子水环境、土地资源、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固体废物等,寻求天津市滨海新区合理有效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途径,使区域向最优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