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ICON型磷酸钛钠纳米晶的制备与储钠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eng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离子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储能机理,且拥有良好的安全性、较低的成本、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是一种有潜力的新一代储能体系。然而,钠离子较大的半径使得其可逆充放电性能较差、比容量偏低以及倍率循环性能差,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因此开展提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相关研究对于钠离子电池的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众多被研究的钠离子负极材料中,拥有三维开放式框架的钠超离子导体型(NASICON)结构的NaTi2(PO43,由于其高的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但是这类材料较差的电子导电性,使得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不理想。本文将介孔NASICON型NaTi2(PO43纳米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离子掺杂以及碳包覆的改性手段,对NaTi2(PO43储钠性能的增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溶剂热法和退火处理制备了不同含量的Gd3+掺杂介孔NaTi2(PO43纳米晶材料。从微观表征上可以看出掺杂后介孔纳米晶的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掺杂浓度为5%的材料在5C电流密度下初始比容量为84.5mA h g-1,循环2000次后比容量仍有63.4 mA h g-1,库伦效率高于99%;在50C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高达47.5 mA h g-1,库伦效率超过97%。动力学分析表明,Gd3+引入介孔NaTi2(PO43纳米晶后,具有更高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迁移率。研究表明Gd3+掺杂为提高NASICON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2)通过溶剂热法以及退火处理制备了碳包覆Mn2+掺杂介孔NaTi2(PO43纳米复合材料。从微观表征上可以看出锰元素在介孔NaTi2(PO43纳米晶中分布均匀,表面包覆碳的厚度为2 nm左右。该复合材料通过制浆涂膜法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良好的钠储存性能。在0.5C、1C、2C、5C、10C、20C、30C和50C电流密度下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20、118、115、110、106、102、99和95 mA h g-1;在电流为1C的情况下,循环200次后仍具有111.85 mA h g-1的可逆储钠比容量;在20C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之后仍有92 mA h g-1的比容量。研究表明这种碳包覆Mn2+掺杂介孔NaTi2(PO4)3复合材料在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 当我们还在回味、反思着六十年代被普遍认可的创作规范时,一批就在那时出生的年轻画家已经以她们日趋成熟而又不拘一格的创作面貌显示着她们对于生活和创作的新的认识和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Scribn.et Merr.]受精过程及胚与胚乳的早期发育进行了观察,主要结论如下:(1)开花后2 h,花粉管破坏1个助细胞,
11月21日,备受质疑的“换头术”参与者出面更正:“我们并没有做‘换头术’”,而“是按科学步骤完成了第一例人体头移植实验模型”。$$我没有看出更正的实质,更正了什么?“人体头移
报纸
本文主要研究外国留学生在新HSK六级考试中出现的书写题偏误。新HSK六级考试是各级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书写题又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所以,书写题的得分很大一部分决定了考试的总分。除此之外,六级的书写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跟四级、五级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又增添了学生的作答难度,因此本文以学生做的考试真题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学生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出偏误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从汉字、词语、语法
目的探讨青光眼病人的视野改变是否影响其行走速度.方法测量71例青光眼病人的视野和走完一段规定路程所需时间,并与相同视力、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青光眼病人走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从烟草中分离到一个受乙烯利诱导表达的cDNA片段,结合RACE扩增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全长cDNA共含1 350个碱基,编码区有1 170 bp,通过GenBank同源性比
目的:通过构建微信平台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属实施院外健康教育,评价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在院外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控制及家庭管理中的作用以及该模式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结合国内外关于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分型、诊疗要点、看护要点以及儿童过敏性紫癜健康模式的建议制定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构建院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在院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公众号,加强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
目的:临床上中草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据统计,超过30%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中草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