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理论作为内在的思想脉络展开论述。效果历史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文学阅读理论的影响。文学文本作为文学阅读的一个核心地带,效果历史对文本存在、文本观以及文本的意义阐释影响颇大,因而对效果历史概念本身的剖析及其对文本阐释的具体影响就成为论述的重点。本文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效果历史及其对文本阐释影响研究的论述:第一章为效果历史概念的成型做了概念史的梳理和呈现。第一节,从阐释学传统的理解概念入手,理清伽达默尔对施莱尔马赫理解即重构观的质疑和对狄尔泰理解即重新体验观的汲取。第二节,论述伽达默尔通过对海德格尔将理解定义为此在在世的模式审理,正视了理解的历史性,经由对本真历史观的改造,在理解是效果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独特的效果历史理论。本章的结论是,只有先行明白理解与历史的关系,才能去理解效果历史的内涵。第二章论证效果历史的特征。为方便论述,将效果历史原则和效果历史意识统称为效果历史理论。第一节,阐明效果历史具有的经验结构有何特性。第二节,论述问题逻辑的开放性特征。第三节,就时间距离和效果历史意识的时间性的两重特征来把握效果历史。本章是效果历史理论内涵的展开研究,也是其能真正影响文本阐释理论的起点。经验性、问题的开放性、时间性对文本存在的方式、文本的解读、文本意义的流动产生着影响。第三章试图论证效果历史的经验结构、开放性和时间性特征是如何影响文本的概念和存在方式的。第一节,通过对比传统的文本观和伽达默尔文本观,凸显其文本的存在趋向,以游戏概念切入。第二节,以效果历史的开放性为指引,论述文本的开放性特征。第三节,重点探讨效果历史的时间特性是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时间特性的。第四节,是效果历史对文本解读的影响研究。本章旨在验证效果历史对文本阐释的影响,重点在效果历史的开放性和时间性特性对文本和文本解读的影响。第四章论述在效果历史理论的影响下,文本意义的产生由作者意图到文本和读者的视域融合。第一节,视域融合完成了意义阐释从单极视域模式到视域融合模式的转折。第二节,将文本意义确定为对作者意图的肯定,仍旧无法逃脱重建作者的世界这一宏观的心理指向,最终导致作者的意图被彻底性的权威化了。第三节,对于误释的接纳,则基于伽达默尔对于前见的重视,不存在无预设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启迪了布鲁姆的误读理论。本章的结论是,文本意义生成从作者意图到读者阅读活动,是有一个过程的。阐释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原始结构,受到效果历史的制约,文本的意义也是处在持续生成的过程中。第五章论述效果历史观对于文本阐释理论影响的价值。第一节,阐释者的创造性与其当下的历史处境和视域得到尊重。第二节,阐释学循环模式的彰显,同样也为我们理解读者审美经验建构文本意义阐释提供了可期理解的方式。本章的结论是,在效果历史的影响下,作为文本阐释的主体,阐释者的创造性通过阐释学循环的模式,丰富了阐释的经验,真正参与了文本意义的建构。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就是,理解的概念史分析和理解最终作为效果历史事件,引出了效果历史理论。效果历史理论具有的经验性、问题的开放性、时间性特征影响了文本本身、文本存在方式、文本意义的获得,使得文本获得本体论的地位,并具有了时间性、历史性的特征,而文本的意义则从作者赋予转变为读者和文本视域融合,于此,文本永远因着当下的提问产生新的意义。效果历史也在更积极的意义上,肯定着阐释者自身的价值,肯定着阐释学循环模式累积着审美经验,并丰富滋养着文本意义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