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笔者参加的海拉尔市第十二届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口译实践为例,以释意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了释意理论在商务俄语口译中的应用,并运用释意理论的三个核心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近年来,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硕果累累。因此,对商务俄语口译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口译实践中,发言人和听众均来自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是译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准确恰当地处理该问题有助于译文质量的提高和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从释意理论角度探讨汉俄翻译中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kaSeleskovitch女士将翻译的过程分为原语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译语表达这三个阶段。该理论对口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员克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翻译障碍,从而确保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本论文共分四部分。首先,笔者对本次口译实践项目做了详细描述;其次,笔者从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两个方面阐述了译前准备的重要性。并从百科知识、翻译能力、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方面来进行了译前准备;接着,笔者分析了释意理论在商务俄语口译中的应用,根据释意理论原理,综合运用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语义解释、要点整合、句法转换、逻辑加工、跨文化考量五大策略对商务俄语口译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笔者从释意理论角度对本次口译实践进行了客观的质量评估,总结了口译过程中笔者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此次实践活动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启发。本论文的撰写将有助于译员对释意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更加灵活有效地指导口译实践活动,提高翻译水平,掌握翻译策略,保证翻译质量,为译员解决实际具体问题提供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帮助译员圆满完成口译实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