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和血清5-HT含量的影响,探讨手法腕踝针的镇痛效果,阐明部分治疗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方法:将家兔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不针刺;体针组选取伤肢丘墟、阿是穴;腕踝针组取左后肢4、5、6区进针,进针后不行针;腕踝针手法组进针点同腕踝针组,且在进针后即刻、15min、出针前分别施以左右摆动、上抬下压、左右旋转的行针手法各6次。每日1次,共治疗2次。于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观察损伤局部痛阈及血清5-HT含量的变化。
结果:1.局部痛阈:治疗5min时,腕踝针手法组、腕踝针组痛阈均较体针组提高明显(P<0.05),而治疗30min时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效果优于腕踝针组(P<0.05)。
2.血清5-HT含量:治疗5min、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含量最低;腕踝针组在治疗5min和第2次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体针组(均P<0.05),而在治疗30min时二者无差异(P>0.05)。
结论:手法腕踝针、腕踝针、体针均可提高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但以手法腕踝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