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腕踝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家兔局部痛阈和血清5-HT含量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和血清5-HT含量的影响,探讨手法腕踝针的镇痛效果,阐明部分治疗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方法:将家兔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不针刺;体针组选取伤肢丘墟、阿是穴;腕踝针组取左后肢4、5、6区进针,进针后不行针;腕踝针手法组进针点同腕踝针组,且在进针后即刻、15min、出针前分别施以左右摆动、上抬下压、左右旋转的行针手法各6次。每日1次,共治疗2次。于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观察损伤局部痛阈及血清5-HT含量的变化。   结果:1.局部痛阈:治疗5min时,腕踝针手法组、腕踝针组痛阈均较体针组提高明显(P<0.05),而治疗30min时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效果优于腕踝针组(P<0.05)。   2.血清5-HT含量:治疗5min、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含量最低;腕踝针组在治疗5min和第2次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体针组(均P<0.05),而在治疗30min时二者无差异(P>0.05)。   结论:手法腕踝针、腕踝针、体针均可提高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但以手法腕踝针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大解毒颗粒对体表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机理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平皿扩散法)测定对创面常见致病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
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驾驶着这艘红船,已经驶过了96年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96年里,神州大地风云激荡,钱江两岸沧海桑田,浙江儿女在极富传奇色彩
目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视神经疾病,与多种全身性疾病相关联。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种疾病最终造成视神经血供减少,引起睫状后动脉分支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