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激活市场竞争、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再次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小企业如此重要,但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瓶颈--内部控制的不足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针对这些不足,作出调整和改进,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持续长久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数据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宏观认识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规研究思路,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以探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为主题,在第一章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内部控制概念与理论基础;其次在第二章引用谢晖对中山市1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描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措施。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如何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当前实务界的重点和难点。从内部环境基础薄弱出发,提出了优化内部环境的具体措施,规范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和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另外,针对内部沟通和监督不力,也提出了完善措施,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针对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了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还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内部环境基础薄弱,二是内部沟通和监督不力,三是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经营活动相对单一,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也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做到各司其职和专业对口,甚至经常出现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很大偏差,过分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中小企业有关信息不能及时地进行传递,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对其利用程度也不够,信息也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阻碍内部沟通;出于规模及人力成本,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更别谈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中小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其风险评估体系一片空白。中小企业存在内部环境基础薄弱、内部沟通和监督不力和缺乏风险评估体系这三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中小企业文化落后、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中小企业忽视风险管理。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首先,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和规范以董事会和监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即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其次,从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强化对创新文化的认识等三个方面来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再次,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认知程度和合理使用资金以及培养信息化人才,以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再次,必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从明确内部审定位开始,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最后,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