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前期的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hb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治前期作为日本由封建幕府统治转型为近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其间传统思想与近代化思想的冲突与妥协形成了近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思想特点。特别是这一时期的伦理道德思想集中体现了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冲突与妥协。江户时代伦理道德思想经历了注重忠诚奉公的武士集团的道德规范与强调互助勤俭的庶民阶层的道德教化这两者分化的前中期,进入弱化阶层、以内在真心维护道德规范的中后期,伦理道德思想呈现多阶层的杂糅性,为明治时代国民道德思想的形成做好了铺垫。明治前期各派伦理道德思想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之关系进行了不同解读。宫廷派代表人物元田永孚主张“德外无智”的本末论。明治政府官僚森有礼以“身体能力论”阐述体育之于德育的促进作用。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初期主张以智育的发展提升德育,后期提出宗教教化之德育。道德分为社会公德和私德两方面。明治前期的社会公德具体体现为忠君、爱国、利己利他思想。明治前期各派伦理道德思想在对忠君方式的认识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另一方面,无论宫廷派、政府官僚,抑或启蒙思想家,均在忠君对象、忠君的作用、爱国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并将爱国思想统一在国体主义之下。明治前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私德,具体体现为孝悌、自由独立、实学思想等方面。各派伦理道德思想对上述德目的解读呈现多样化特征。但上述私德皆与明治前期的社会公德有着内在联系。明治前期伦理道德思想在明治后期得到延续与发展。其中皇权主义忠君爱国思想出现极端化,实学兴邦思想体现于教育实践中,独立自尊、利己利他、民本主义思想在“教育敕语体制”下依旧存在并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乔生(陈樵、又名樵夫)1960年生,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首届民间艺术家。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著名人文摄影家。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表示专家系统中具有嵌套、递归等复杂结构的知识时遇到了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对象模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映射原理实现
人在网上飘,哪有不挨刀,这里说的挨刀指的就是被木马或者病毒所侵害。这时候,我们就要求助各种杀毒软件来帮忙了。只是杀毒软件都需要收费才能正常使用,无奈这样的经济大环境,腰包实在是不富裕。别着急,今天笔者就教大家如何免费使用收费的杀毒软件。    卡巴斯基    ◆官方说法:免费30天  ◆下载地址:http://www.kaspersky.com.cn/KL-Downloads/KL-Product
<正>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5月,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在天津市滨海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艺术影响逐渐加深,作为传统中坚力量的工笔绘画也开始新的探索。在岭南地区,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对传统的中国画的革新起了很重要的作
研究了脉冲电场联合微波杀菌对干豆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同时达到钝化脂肪氧化酶的目的,且微波杀菌效果显著,制得的干豆腐产品豆腥味低,品
对等离子-MIG复合焊接技术在窄坡口焊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旋转体热源+双椭球组合热源模型,对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对比了等离子-MIG复合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