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的区域性考察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书法与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一向被书法史不甚关注的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进行较为全面的区域性考察,研究分析在特定的区域文化下金陵书家的构成、交游、书法的发展演变形态及其在书法史的地位意义。文章认为此期金陵地域书家及区域文化对吴门书家书法的形成与声名流布有过重要影响,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金陵是明代书法交流的核心场域,金陵书法见证了明代书法的盛衰变迁;《金陵名贤帖》第一次以刻帖形式汇集地域书家书作,开地域刻帖之先河。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选题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同时说明本文使用文献来源情况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简略描述金陵地区独特的区域位置、区位优势、人文环境以及书法传统积淀等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形成发展的区域背景知识。第三部分通过文献著录辑佚钩沉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家的总体简况,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分类整理,进而分析其构成特征状况。第四部分析认为士人对于金陵有着强烈的认同与向往,金陵的交游环境良好,并以金陵、吴门两地若干代表性书家的交游为视角,梳理金陵书家交游及其对吴门书家的影响,进而阐述金陵书家及士人交游的场域效应与交游意义。第五部分从风格审美角度分析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性特征,论述金陵篆书状况及金陵书家对明中后期文人篆刻兴起发展的推动作用,逐一考定成化至嘉靖年间活跃于金陵地区的若干书画鉴藏家,并论述其对金陵书法的影响。第六部分探赜第一本地域性刻帖《金陵名贤帖》的编刻、特征与史学意义。第七部分总结论述金陵书法的书法史地位、金陵书法衰落原因,并提出关于区域考察、中小名头书家研究等书法史研究视角的相关思考。
其他文献
<正>《庄子》中多次述及惠施的言论行事。惠施是庄子的诤友,喜辩且善辩,他曾多次与庄子发生争辩,如《逍遥游》中与庄子围绕瓠瓜、大樗展开的"有用"与"无用"之辩,《德充符》篇
<正>80年代期间,随着首台电子控制和独立驱动的圆网印花机推向市场,意大利REGGIANI美加尼成为了一个产业实体,并拓展了全球市场。90年代之后,向市场推出首台产业级的数码印花
<正>广东农垦是有着60余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一大批农垦老干部在垦区创建和发展历程中无私奉献了热血和青春。当前广东农垦正处在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新时期,切
<正>一康德在讨论道德行为时,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看待爱的问题。如人们所知,康德是不赞成以爱这种情感作为道德行为的动机的。因为他认为,一方面,爱作为一种情感具有特
本文在绪言部分阐述了涡轮增压中冷系统对现代柴油机的意义。突出介绍中冷器对增压中冷系统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冷器作为换热器的发展过程。在介绍CFD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根据大量实际吹填土工程资料分析可知,吹填土的固结沉降比较大,固结速率也很快,吹填土体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孔隙比等固结参数均在变化,因此对吹填土固结计算用经典的太沙基
<正>一在中国和西方的远古智慧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的概念,这是耐人寻味的。《易传》中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还有所谓天人合"一"。至于古希腊哲学的
通过适量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能在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等多种电器设备中被用作透明导电电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Sol-Gel法制备ZnO透明导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建筑能耗中存在低效率问题,制约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我国的公共
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进路有两步:一是"即心言性";二是"以情论心"。这个进路有三个关键概念:心、性、情。它们是一体三面的关系,即性即心即情,只不过性是从自作主宰的存在而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