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e对Fe-Al合金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和实验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75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Al基合金因其卓越的抗氧化、抗冲击以及优异的抗腐蚀等性能在石油化工、电站锅炉、冶金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室温脆性制约着该类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降低Fe-Al基合金的室温脆性成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造成该类合金室温塑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氢脆性以及长程有序超点阵空间结构所造成的反相畴界和本征易解理断裂的特点。为此,科学家们采取了若干改进措施,比如通过热处理、快速凝固等方法细化晶粒、控制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等。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入含晶格电子数较多的合金元素或稀土来改变金属间化合物原子间的键合强度和电子分布,即从降低超点阵空间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一角度来改善Fe3Al合金的室温脆性。但是通过实验无法从原子尺度获得化学键的特性及电子结构等信息,因此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子结合的微观机制,探究Cr浓度对Fe3Al合金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稀土Ce对FeAl/Fe3Al双相层状结构的界面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的影响,从原子层面揭示Cr和Ce元素的合金化对Fe-Al基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并利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了不同成分的Fe-Al基合金楔形试块,经均匀化退火+中温回火+油淬后,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研究了Cr和Ce元素对该合金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室温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Cr在模型中的占位与掺杂含量有关,含量为3.125%(at.%)时,Cr优先占据FeΙ位,含量为6.25%(at.%)时,Cr倾向于占据FeΙ和Al位;随着Cr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的CP(Cauchy压力常数)、υ(泊松比)的值增加,G/B(Pugh模量比)减小,表明Cr的掺杂可以降低Fe3Al基合金的脆性,且随着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韧性增强;Cr的掺杂使得原子间的电子分布发生改变,Fe-Al之间p-d杂化电子数减少、共价键性减弱,Fe-Fe键的增强以及Fe-Cr、Al-Cr反键的存在使得掺杂体系的金属性增强,加之(100)面上共价键的减弱以及(010)面原子间键合强度的增加等因素都提高了Fe3Al合金的韧性。试验结果表明Cr元素的添加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影响较大,Cr完全固溶到了Fe3Al基体中,合金由Fe3Al、Fe2Al Cr、FeAl以及Fe Cr相组成;Cr的掺杂降低了该合金的屈服强度、硬度以及弹性模量,提高了合金的延伸率和断裂韧性;Cr的掺杂改变了合金拉伸和三点弯曲断口形貌,Fe3Al合金的断面附近出现解理台阶,其分布像水系网络一样,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河流花纹走向,当Cr加入后除了具有明显的解理台阶和河流花样之外,合金在断裂过程中有二次裂纹出现,还出现了撕裂脊线,合金的断裂机制为解理断裂。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稀土Ce倾向于置换FeAl/Fe3Al最近邻相界面处Fe3原子的位置;Ce的掺杂使得体系的υ值增加,G/B及|CP|值均减小;体系p-d轨道杂化的电子数减少,电子间相互作用减弱,并且改变了原子间电子分布,FeAl/Fe3Al界面处电荷的方向性减弱,使得掺杂体系的共价键性减弱。试验结果表明加入Ce元素后,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与实验设计成分配比基本吻合,各元素分布也较均匀,主要由Fe3Al、Fe2Al Cr、FeAl以及Fe Cr相组成;微量Ce的加入细化了晶粒,减少了金相组织中杂质元素形成的颗粒相;Ce的加入也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了硬度,合金的延伸率和断裂韧性提高;观察合金的室温拉伸和三点弯曲断口,发现Ce元素添加后,一些断面上出现了沿晶型断裂,两晶粒之间的位相差较大,在晶界上产生了台阶,并且河流花纹明显增多,表现为穿晶-沿晶型解理断裂。
其他文献
目前,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替代传统精密铸造中的型壳制备工艺,可进一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多样性。其中基于浆料挤出的工艺方法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以及成形零件的密度高备受关注。但该工艺对于浆料的性能要求较为严格。本文从浆料成分及成形工艺两方面入手,具体通过优化硅溶胶及分散剂的含量及采用低温冷冻打印技术措施,提升浆料的打印成形性能,最后还针对复杂型壳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支撑材料,全文的主要
学位
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锌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的候选者。但是锌负极枝晶生长以及副反应等问题成为制约锌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损害电池循环寿命。本论文研究工作针对枝晶和副反应问题,对锌负极和隔膜进行设计改性,并探究改性后电池电化学性能变化。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将疏水性PVDF与无机纳米硅颗粒复合在锌金属表面构筑疏水性PVDF-Si修饰层,PVDF可以极大
学位
由于钠具有储量高、成本低以及跟锂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特点,因此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是储能领域最有希望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方案之一。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负极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研究。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碳质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环保性高、产量高、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设计并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碳空心球,采用杂原子掺杂碳空心球对其储钠性能进行
学位
作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的重要分支,铁基沸石咪唑骨架材料(Fe-ZIF)成为一类用于制备Fe-N-C的理想前驱体或自牺牲模板。然而,大量的Fe-Nx螯合中心在高温碳化时特别容易团聚,形成没有催化活性或催化活性较低的铁纳米颗粒,而不是直接转换为单原子分散的Fe-Nx活性位。因此,在防止团聚生成的前提下进行高载量Fe-Nx活性位的单原子可控构筑,是有效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键。此外,目前已报道
学位
期刊
316L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卓越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良好的耐蚀、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海洋石油化工、生物医学装备等工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压成形技术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模具将混有特殊润滑剂的金属粉末密实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密度的生坯,然后在需要的温度和气体气氛条件下,对生坯进行加热烧结,使粉末颗粒之间发生冶金粘结,增强其强度和密度。而且温压成形技术在粉末
学位
镁合金作为一种金属结构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铸造和切削性能以及可回收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高温下极易氧化和燃烧,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镁合金的发展。而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形技术能有效减少和避免镁在生产成形过程中的损耗,并且通过半固态成形后的镁合金零件再经过热处理能有效提升其性能。因此,Mg-Zn-Cu系镁合金因其热处理强化效应明显、半固态成形性好以及开发成本较低
学位
Kevlar纤维具有强度高、耐腐蚀、密度小、模量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建筑和交通等领域。在Kevlar纤维表面镀覆导电金属,增加Kevlar纤维导电性对于拓宽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化学镀层在Kevlar基体上的附着力弱、镀层易于破坏和剥落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本研究针对Kevlar纤维化学镀层易于剥落这一问题,提出了PVA覆膜处理的方式来提升了镀层的完整性和
学位
生物可降解医用合金中,锌及锌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较镁基合金和铁基合金,锌合金具有适中的降解速率,成为心血管支架、骨板和骨钉等产品的理想材料。然而,未经组织细化或变形处理的铸态锌合金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不能满足植入人体中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性能要求,限制了生物可降解Zn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因此,为了提高和改善锌合金的力学性能,并满足植入人体后的腐蚀速率要求,本论文以临床医学中具有应用前景
学位
调控溶质元素晶界偏析行为是改善镍基高温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然而镍基高温合金溶质元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晶界偏析行为和性能的影响目前尚未得以澄清。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首先系统研究14种溶质元素 X(X=Re、Cr、Co、Fe、Cu、Zr、Hf、W、Ta、Mo、Ru、Ti、Al和Mn)在Ni∑5[001](210)晶界中的单偏析行为及其对晶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晶界中Zr与同类、异类代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