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所承载的含义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我国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但长期以来对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始终不足。中等职业教育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能为我国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企业的层面来说,招聘经过中等职业教育训练的毕业生,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对工人的培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学生个人及家庭来说,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技能,增加的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塑造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然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国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鲜有关注,而在众多类型的中等教育中,普通高中一般被看作是连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而备受学生及学生家长追捧,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等都被看作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流”的地方,普遍被认为学生素质较低,导致学生及家长宁可交高额的赞助费进高中,也不愿意让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吸引不到好的足量的生源,也就吸引不到优秀的师资,导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平衡的发展,造成我国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求职困难,然而技术工人却十分稀缺的现状。近几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nn5年,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可以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体依然应该是政府投入。1998-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数额逐年增加,但是横向比较,对中职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较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却不断下降,波动变化。虽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依然是不足的,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想要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提高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有限的投资规模下,如何提高投入和支出的效率,用同样的经费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及企业要求的学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也将尝试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计算我国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支出已经生均支出的效率,并给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