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环境下的自我概念改变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是当前广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出现了由理论研究到多方面应用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对于在教学领域里熟知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教育家们,自我概念是一快肥沃的土壤。在外语教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自我概念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上,而较少关注心理层面上促进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过程的原因和学生在课堂表现上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自身内心的成长。  2007年春,在观察本人导师的哲学课堂过程中,作者发现自己的内心受到很大的激发,并在课堂活动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Marsh(1997)认为,自我概念与人的行为表现显著相关,相比而言,积极的自我概念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探索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以及提高他们自我概念的潜在因素。  针对体验性学习中学生自我概念变化研究方面的缺憾,本文作者对导师所进行的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改革进行了两年的课堂观察,针对自我概念的层次结构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进行了一个经验性的长期个案研究。整个研究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资料包括教师反思日记、研究生观察日记、学生反思日记、课堂陈述和学生、教师采访记录,学生问卷反馈,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本研究的基本问题如下:  (1)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是否真正地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改变?  (2)如若是,是何种课堂和心理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特别是课堂自我概念,以及精神自我概念等方面发生变化?  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体验性学习的课堂环境确实使学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呈现出四个阶段:最初的震撼,开始变化,分裂式变化,积极变化。  (2)影响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小组成员间互动的触动,为获得相关资源而进行的文献检索。  (3)社会自我概念特别是课堂自我概念的改变,与学生融入此种课堂文化的时间成正比,学生接触体验性学习的课堂环境越久,就越有自信心,越能处理好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4)精神自我概念的改变与学生因内心价值和理念冲突而经历的内心痛苦的时间长度和强度成正比。当学生成功解决内在冲突之后,他们变得更加开放,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  本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课堂经验,希望能够有益于那些以育人为其课堂最高宗旨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改革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体育需求日益增多,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开展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它不仅体现和
组织气氛概念源于E.Tolman(1926)。他以实证主义的语言阐述了环境和内部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Lewin等人关于动机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组织行为学关于气氛研究的起点,他认为气氛属
本研究以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在多元目标的框架下,分别探讨了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和课堂目标结构对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个人成就目标定向、课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