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散文风格翻译——以张培基英译《白杨礼赞》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源远流长,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文体。但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使得散文翻译面临重重困难。学者们对散文翻译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于散文的创作。相较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翻译研究,散文翻译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目前有关散文翻译的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评论性的,而没有系统性和理论化。相对西方来说,中国翻译界对于散文翻译的关注度比较高,但仍然是只关注散文翻译的某个方面。
  接受美学的出现给文学翻译研究带来了重大的转折。“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是德国的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该理论将读者的地位放置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使文学研究从文本为中心转移至读者中心。理论研究将重心放在读者对作品的阅读接受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关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接受美学不仅使文学研究的发展发生了很大改变,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接受美学,读者的接受是评价译文质量好坏的首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当读者和作者双重角色。接受美学要求译者创造出符合目标语读者期待视野的翻译作品。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框架,以中文散文作品《白杨礼赞》的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散文英译中的翻译技巧,论证接受美学对散文翻译的指导作用。在论文中,本文作者采取定性研究方法,从散文的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以及模糊集合等方面对张培基在英译散文作品中运用的翻译技巧进行分析。通过个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散文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再现原文的语言之美,还要再现原文传递的意象以及暗含的情感。接受理论关注读者这一角色,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译者应该在掌握了原文本的美学价值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该过程需要译者具备广阔的期待视野,能够对文章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合理的填充和诠释,然后创造符合目标语读者审美水平的散文译作。在首次接受过程前,原文是一个起始点,译者和散文文本展开对话。在文本空白处,译者竭尽所能进行填补,并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到具象化。但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己经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只有当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文本相联系时,读者才能理解散文的内涵。译者必须找到合适的语言变体来保持原有的美学价值,确保读者能够了解原作的意图。
  散文翻译的过程就是阐释和再创作的过程。译者在阐释阶段借助了自己的期待视野,然后假定读者的接受能力,并试图重现文中的美学价值。本研究可作为接受美学指导散文翻译中的一个例证,为散文英译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期刊
幽默根据其表现途径可分为肢体幽默和言语幽默。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说的幽默指的是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人们根据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以简洁、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形式表达真实的观点或看法,带给人们无限的乐趣与回味。维基百科(Wikipedia)中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是:幽默是通过认知经验引发笑声以飨受众的一种形式。(Humor is the tendency of particula
学位
从古至今,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接触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动物的某些特征和生活中一部分人或事物的品质相似或相同,于是就把两者联系起来。动物丰富的属性以及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被广泛运用于概念隐喻。在英汉俗语中存在着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表达。关于隐喻的研究中,动物隐喻是隐喻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动物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认知语言学认为,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通过一种熟悉的事物
学位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由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持实施的全国性考试,是对已完成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八级要求进行的检查。并以其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渐逐成为衡量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水平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度重视。翻译是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综合能力运用的考查。然而,翻译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兼备语言基
学位
议论文,是指提出主观看法,分析事理,说服别人相信自己观点、立场、意见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基于这种功能,议论文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和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然而,由于没有把握语篇的组织和脉络,对语句之间的修辞关系不求甚解,许多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常常不能把握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意图;相应地,由于缺乏对文章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认识,英语学习者在写
学位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影响不断加强,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更随着英美各国在全球的扩张传播到世界各角落,影响着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文化“霸权”日益明显,而许多看似客观、公正的英语新闻往往隐藏着各种意识形态,并对读者产生微妙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语言研究发展中,从批评性角度来研究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虽有所发展,但大多数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
学位
报纸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和电视产品涌入中国,深受中国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更加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问题,不同语言间的影视翻译遇到了不少挑战。  影视翻译也可称作电影翻译或荧屏翻译,可分为两类:配声音与配字幕。本文主要研究字幕中的文化因素处理。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和分支,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在中国对于
学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英语已成为各国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如何培养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是学习英语的核心。然而,在这个领域思辨性的理论探讨研究的文章占多数,对于如何用理论指导英语阅读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语文章进行语篇分析,探讨语篇的形式特点及其体现的功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效果。  该研究展示了元功能指导下具体英语阅读分析过程,通过对进行语篇、经验
学位
奎因在1960年通过其专著《词与对象》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不确定理论,他从语言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出发,打破了那种“存在唯一正确的译文”的神话。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德里达,本雅明等人为代表人物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角度阐明了翻译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翻译理论的出现,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对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和翻译批评标准方面产生了重大意义。  本文以奎因的翻译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