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是规避农业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策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之一,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发展农业保险,给予农业保险大力政策和经济支持,将农业保险变成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处于小农经济阶段,农业经济总体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更处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之中,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急剧萎缩,陷入了“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短缺”的严重市场失灵境地。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首先为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其次试图找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农民、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有效支持政策,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还对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做了简单的回顾。第二章农业保险理论分析,首先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农业保险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的必要性;最后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农业保险性质和农业保险供需双方分析,得出结论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双重正外部性以及在没有政策支持下农业保险供求曲线将不相交,从而为农业保险支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日本、法国、以及菲律宾等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和支持政策的介绍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常都对农业保险,特别是对农作物保险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章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做了简单的评述;然后就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农民、保险公司、政府三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数量经济模型对我国1984-1998年农业保险各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家庭纯收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因素,与前文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相吻合。也解释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急剧萎缩,陷入了“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短缺”状况的原因。因为我国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农险保费的直接来源,农民收入过低不能形成农民对农险的有效需求,农民会采取自保的形式来转移和规避风险;同时在没有政府政策和经济支持下,农业保险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第六章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对我国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介绍,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不能搞“一刀切”,只能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市场开展试点,摸索总结经验,最终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然后再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专门法律法规建设;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风险意识;加快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