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极低,预后差。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仍不清楚。硒结合蛋白1(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SBP1)是本课题组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筛选的胃癌相关抗原,研究证实SBP1在多种肿瘤中低表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本项目拟探讨SBP1在人胃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构建SBP1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BP1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使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分析SBP1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细胞)及永生化的胃粘膜细胞(GES-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使用组织芯片对SBP1在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3.使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中SBP1蛋白的表达水平;4.设计SBP1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BP1基因片段,用EcoRⅠ酶切载体,通过连接酶将SBP1基因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pCDH-CMV-EF1-copGFP慢病毒载体上,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后再测序进行验证。[结果]1.细胞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胃癌细胞中的SBP1蛋白水平较永生化胃粘膜上皮细胞显著下降(P<0.05),而两种胃癌细胞中的SBP1的表达无明显差别。2.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B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和癌旁组织明显减少(P<0.05),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没有相关性,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3.血清ELISA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血清中的SBP1含量没有明显差别,而胃癌患者术后血清中的SBP1含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4.通过PCR成功地扩增了SBP1基因片段并连接到了pCDH-CMV-EF1-cop GFP慢病毒载体上,通过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证明p CDH-CMV-EF1-cop GFP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结论]1.SBP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降低,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且SBP1的表达减少与胃癌预后不良相关。2.SBP1在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而在胃癌患者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3.成功构建SBP1慢病毒表达载体,为SBP1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