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工具,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科学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低温超高真空STM和变温超高真空STM研究了单晶TiO2(110)表面性质和分子吸附,同时也利用针尖对表面氧空位进行调控。 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基本原理和论文实验部分所使用的低温超高真空ST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以表面科学体系为例讨论了扫描隧道显微学对表面体系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我们也简单介绍了理论计算所用到的密度泛函理论. 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TiO2这种材料的催化特性和广泛应用.并且仔细分析了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结构和性质,以及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获得的不同结构的(110)表面.为后续实验提供重要参考. 在第三章中,仔细研究了TiO2(110)表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清楚地了解到作为水分子在氧空位处的直接反应产物桥氧羟基在TiO2表面的性质和意义,分析了水分子在表面的分解过程,以及羟基在表面形貌反转特性,为羟基和氧空位在表面的辨别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 在第四章中,我们利用STM针尖的诱导,制备了TiO2(110)表面一种新型的缺陷结构-氧空位对,氧空位对不仅对表面氧空位的扩散迁移起到媒介作用,还具有高于单氧空位的化学反应活性,同时氧空位对迁移过程中的中间态有助于我们了解表面原子,分子扩散和反应的机制,对理解TiO2(110)表面的催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气态简单小分子-O2,CO在TiO2(110)表面的吸附构型,比较了缺陷表面和无缺陷表面O2分子不同的吸附情况,同时也首次观察到室温下CO在TiO2(110)表面的吸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正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巨大挑战。以“高效低廉,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TiO2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及无毒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目前研究最多的光催化剂。然而,由于其禁带较宽,量子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卤氧化铋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其独特的层状结构有助
空间光孤子的形成可以利用唯象的透镜效应来进行解释:光束在空间中传输会发生衍射,在横向展宽。当强光与非线性介质相互作用时,由于非线性效应,介质的折射率会发生变化,使其光学
本文研究了具有p波超流的一维非公度晶格中迁移率边的性质。发现适当的p波超流可以增加体系中的迁移率边的数目,并且通过多分形分析确定了迁移率边所在的位置。  在第一章中
量子信息的核心旨在巧妙地利用量子相干性(对多粒子系统表现为量子纠缠)对信息的新型载体-量子比特进行操纵控制,以非常规的方式进行信息的编码、存储和传递。量子信息处理技
神经元作为神经活动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实际的环境中,总是有很多的外界刺激影响神经元动力学活动,比如电流输入,热噪声,网络引起的噪声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