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化学课程采用“三阶段”结构,即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或学生入门阶段;化学必修阶段,可称为发展阶段;化学选修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与提高阶段。由于这三个阶段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意义都非同寻常,所以这三个阶段知识的衔接性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即有必要研究这三阶段知识的衔接。而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机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中的有机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有必要对这些物质进行了解,掌握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有机物的科学方法,为进入大学阶段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奠定基础。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建构的过程。当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学习时,由于高中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特点及目标要求都与初中有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消除这种困扰,更好的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还需要教科书中知识的良好衔接。所以,初高中教科书中关于有机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九年级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以下简称化学2必修)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5选修(以下简称化学5选修)中有关烃的衍生物知识内容进行衔接性分析。论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在研究我国现行课程衔接的基础上,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发展性、渐进性等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烃的衍生物知识内容为研究对象,以“醇”、“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有机高分子”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要求和建议,阐述了其衔接性关系;又具体分析了“醇”、“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有机高分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衔接性;通过其在九年级化学、化学2必修及化学5选修中的出处,在不同章节中的呈现形式,进而分析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层级发展关系,分析三阶段烃的衍生物知识的衔接性。发现初高中在课程标准方面衔接良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在初高中教科书中整体衔接良好,体现了中学化学课程的一致性、发展性及阶段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烃的衍生物衔接的4大特点,并提出了教学和学习的策略。具体如下:①从总体上来看,内容广度增加、系统性增强,具体表现为不同物质之间的系统性以及同一类物质内部广度的增加。②整体上知识的深度加深,对理解本质的要求提高。对于这两种特点应该以把握好深广度为主旨,利用不同的教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本质。可以从课标出发、与生活建立联系、运用好迁移策略或对比等,更关键的是要抓住官能团与分子结构的关系。③相关内容前后联系良好、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对于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查漏补缺或利用“上位”原理,联系前后知识。④对学生的活动要求逐渐提高,对于这一特点要运用好教科书中的基础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外实验与活动。以上衔接特点与建议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初高中之间的差距,落实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要求,使初高中的衔接更加的顺畅,以便更好的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一点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