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中“注册分类8”改变剂型的新药申报的关键技术指征,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药品审评注册和研发人员。中药制剂过程诸多环节的工艺改变都可能对成品质量产生影响,提取溶媒、工艺路线等的不同一般被视为有质的改变;但浓缩、干燥和成型等工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或者囿于没有灵敏、快速的检测手段而无为。本文以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不明确、质量控制困难的板蓝根为模式药物,以制剂干燥工艺为研究对象,序贯应用常规理化分析、热分析、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生物热动力学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干燥工艺板蓝根制剂的常规理化性质、热分析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化学指纹图谱、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等相关指标。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定性定量地刻画板蓝根水提液不同干燥工艺和条件下产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综合评价干燥工艺改变的程度和性质。为优选板蓝根制剂的干燥工艺和条件、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药效提供了新的支持依据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中药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采用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减压干燥、常压干燥等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制备了40批板蓝根样品。接着采用常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对这四种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色泽、性状、溶化性、含水量、临界相对湿度、pH值等进行初步测定和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方法简便,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采用热分析(TA)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热重分析(TG)、差示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从中发现四种干燥工艺样品的热重曲线均为典型的慢分解过程曲线,具有相似性;三个特征失重阶段,不同工艺样品失重率均有明显的差异(RSD>20%)(n=4),第一阶段(135℃~165℃)失重率差异尤为明显(RSD=78.41%)(n=4),表明热重分析是可用于不同干燥工艺客观性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客观、直观、快速、整体性强的特点,但难以具体地描述样品中化学组成的变化。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样品的苯甲酸、水杨酸、腺苷等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样品中多糖的含量。并采用单因素K(K≥3)水平多元分析,比较了不同干燥方式的4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差异,不同干燥方式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干燥工艺样品的化学指纹图谱。以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比较了四种干燥方式样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的差异性(P<0.01)与一致性(相似度>0.92),表明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方法是可用于不同干燥工艺客观性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能部分反映物质基础的变化,但在物质基础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存在与活性关联性不强等局限性。4.采用微量量热法(MC)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作用于大肠杆菌的生物热动力学图谱。以第一指数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1、第二指数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2、最大放热功率Pm2及其出现的时间Tm2为指标,采用单因素K(K≥3)水平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组间差异,除喷雾干燥组与冷冻干燥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干燥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生物热动力学方法是可用于不同干燥工艺客观性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简便、与活性相关联的优点,但也存在选择性和特异性较低的缺点。5.首次提出并初步建立了基于常规理化性质—热分析—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生物热动力学图谱序贯分析的中药制剂工艺有无实质性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体系。并对板蓝根水煎液不同干燥工艺进行了客观性评价,初步判断喷雾干燥与冷冻干燥差异最小,而其他干燥方式之间均有较大差异,但有待进一步药理和临床疗效证实。6.通过上述研究,初步确定板蓝根制剂的最佳干燥工艺及其参数为:采用喷雾干燥,相对密度为1.15,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