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风机传动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加重视,风力发电在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且风速及方向随时都在变化,导致风力发电机组长期处于交变负载运行状态,故障频发。因此针对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热点话题。传动系统是风电机组的能量中转站,同时也是发生故障频率最高的部位。本文针对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风机传动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从故障数据自身学习数据与故障类型内在联系。此方法在轴承故障数据集和齿轮箱故障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根据风电机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轴承、齿轮故障特性及原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完成了故障诊断方案设计。将轴承、齿轮实例故障数据组成故障样本,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样本,选择合理的窗函数以及窗宽,最后将一维时域故障信号转变为适合卷积神经网络处理的二维时频图,避免了故障特征信息在频域上的丢失。然后将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但未提取特征的轴承、齿轮在不同状态下时频图组成故障数据集。将这个数据集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时频图的尺寸建立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对网络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研究了超参数对网络训练过程以及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利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和自适应矩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两种优化算法更新参数得到的网络诊断结果。Adam算法通过计算梯度的一阶矩估计和二阶矩估计而为不同的参数设计独立的自适应学习率,而随机梯度下降法全局统一的学习率不适合更新所有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Adam算法反向更新参数的效果要优于SGD优化算法;此方法在轴承数据集上取得了98.77%的诊断结果,比SGD优化算法提高了2.13%;在齿轮箱数据集上达到96.69%的准确率,比SGD优化算法提高了3.86%。最后将此诊断方法与利用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作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1)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层数更多,擅长从大批量数据中挖掘其内部非线性映射关系,摆脱了人工特征提取和对专家知识的依赖,减小了诊断过程的复杂性,增加了诊断过程的智能化,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相比时域特征作为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将一维振动信号经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图作为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同时学习到时域和频域故障信息,克服了时域指标对故障特征表达不完整造成的故障信息丢失。(3)相比于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利用Adam优化算法能够为不同的参数设计独立的学习率,从而使网络能更快更好的收敛,在降低训练时间的同时能够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姿态控制系统是保证卫星在轨期间能否具有高水平控制性能的关键。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卫星的要求任务越来越多样化,这会导致卫星的结构趋于复杂化。结构的复杂化会
手势是人机交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由于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深度相机的普及,实时并且准确的手势姿态估计成为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偏振光学技术的发展,偏振制导技术逐渐被国家重视起来,而偏振制导等偏振仿真实验和偏振器件出厂调试却没有可用的偏振目标模拟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切换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和一套切换规律所组成的,日常的生活及工业领域中,许多复杂的系统都可以建模为非线性切换系统来研究,如网络控制系统、电力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
四元数神经网络作为复值神经网络或实值神经网络的推广,对于处理高维数据,如彩色图像、人体图像和4-D信号等问题,四元数神经网络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致力于四元数神经网
舰船声隐身是海洋军事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降低舰船辐射噪声是当前声隐身中最主要的研究课题。辐射噪声主要为低频线谱,传统的被动噪声控制针对低频噪声无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
橡胶混凝土具有轻质阻尼比高以及耐久性能、减震性能、抗裂性能较优等特点,但是在混凝土中加入橡胶集料会使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试验发现橡胶集料表面进行复合处理,改变
现实生活中很多系统都可以看作是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这些系统由一些能够感知环境,并且能够根据感知的信息对环境执行相应反应的个体组成,在人工智能和计
博弈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少研究者尝试研究各种复杂背景下的机器博弈问题,特别是非完备信息博弈。早期的研究者通常需要手动获取并处理大量的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量呈几何式增长,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同时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推荐系统应运而生,个性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