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凭借其与重金属极强的络合能力而成为电镀废水末端治理的理想选择。该法最大缺点是产生难以降解的含有高含量铜、镍、铬、锌等金属的复杂电镀污泥,此类污泥中有价金属的回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分析某园区电镀污泥基本理化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其含有一定量有机物以及高金属含量的特点,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联用技术对污泥在空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释放的气体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的有机物燃烧经历四个阶段,其中有机物的挥发、热解、燃烧发生在230℃~431.01℃;燃烧过程释放CO2、微量NH3和SO2。考虑到污泥中有机质的充分燃烧、金属铬、铁和铝等金属氢氧化物的分解以及部分金属的挥发,污泥直接氧化焙烧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电镀污泥管式炉直接氧化焙烧实验表明:污泥在500℃焙烧1.5h后,污泥的失重率达到17%左右,灰渣中金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且在灰渣中富集达到最大值,但灰渣中的两性氧化物Al2O3、Cr2O3、ZnO无法通过高温碱浸过程有效从灰渣中分离。电镀污泥管式炉加钠盐焙烧实验表明:焙烧过程加入1.0~1.1倍理论量的Na2CO3,在700℃焙烧1.5h后,可使污泥中的Al、Cr、Zn转化成水溶性NaAlO2、Na2CrO4和Na2ZnO2。灰渣在80℃水浸时,铝、铬、锌的浸出率分别达到70%、50%、50%左右,还需通过优化焙烧条件和灰渣的浸出条件,进一步提高Al、Cr、Zn的浸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