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60钢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修复工艺与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响应“碳中和、碳达峰”发展,国家逐渐将能源开采转向海上风能。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是海上风能开采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桩腿是支撑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重要结构。然而桩腿时常处于海浪冲击和海水腐蚀等恶劣环境中,极易造成桩腿损坏和腐蚀。但桩腿的更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采用修复技术对失效零件进行修复再制造。而传统的修复技术如电弧焊接、激光熔覆和电刷镀等往往存在一些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则需要采用合适的修复技术对缺陷进行弥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焊接修复技术—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激光引入的冲击波对焊接接头进行锻打,可以解决焊缝中存在气孔和裂纹等缺陷问题,还能够提高修复后焊接接头的各项性能,延长修复件的使用寿命,对船舶制造业节省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试验主要以Q460低合金高强钢为基体,以ER110S-G焊丝为填充材料,采用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技术进行焊接修复。主要的研究工作与内容如下:(1)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分析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分布规律,探索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分布主要随着热源移动的变化而改变。由残余应力分析可知,电弧焊复合激光冲击锻造后焊缝表面的残余拉应力降低,证明激光冲击可以在焊缝表面引入锻打力。(2)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索不同电弧电压、电弧电流、焊接速度和激光冲击频率对焊缝成形质量和焊缝尺寸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电弧电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焊缝成形质量,并且焊缝熔宽和熔深尺寸都是随着电弧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弧电流的增大能够有效改善焊缝表面成形,且焊缝的熔宽和熔深尺寸增大;焊接速度的变化对焊缝成形质量影响较大,并且焊缝的熔宽与熔深都是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激光冲击频率可以改善焊缝表面质量,减少裂纹、气孔的产生,但对焊缝的熔深与熔宽尺寸没有多大影响。通过探索研究可得最佳工艺参数:电弧电压为24V、电弧电流为160A、焊接速度为0.35m/min和激光冲击频率为10Hz。由最佳工艺参数得到的焊缝成形质量良好,并且截面也无任何气孔、裂纹等缺陷。(3)研究了不同激光冲击频率下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激光冲击频率的增大,焊接接头焊缝区组织晶粒得到细化,焊缝区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热影响区靠近焊缝区的硬度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由于激光冲击作用,焊接接头的拉伸断裂位置从焊缝区转移到热影响区,且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随激光冲击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激光冲击频率的增大,电化学极化曲线逐渐往右下移动,自腐蚀电位增大,腐蚀电流逐渐减小,且腐蚀表面凹坑面积减小,这表明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反钙钛矿材料结构简单、易制作、稳定性好、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在磁传感器、负热膨胀、磁热效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Mn3GaC材料具有良好的磁热效应,在2 T磁场下熵变值(ΔSM)就可达到15 J/kg K,然而其相变温区比较狭窄,相变点在150 K附近,不利于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固相反应法将稀土钇(Y)元素掺入Mn3GaC,在增大材料ΔSM的同时,极大的拓宽了材料的相变温区;Mn3SnC材料的相
学位
面向桁架环境的高空作业通常具有高强度、高危险、高难度等特点。双手爪攀爬机器人由于具备良好的越障和杆间的过渡能力,有望替代或辅助人工成为三高作业操作的理想载体。双手爪攀爬机器人在桁架环境中作业的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对杆件的位姿进行检测。由于桁架环境有着错综交错的空间结构且纹理单一等特点,使得相关的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空间桁架杆件的位姿检测问题,本文基于线结构光视觉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和探索,主要
学位
近几年,三重态激子产生的超长室温磷光现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瞩目。新型的室温磷光材料在加密防伪、光存储、生物成像、显示技术及监测传感等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受激发态自旋翻转困难以及三重态激子稳定性差等条件制约,构建高效长寿命的室温磷光材料受到严重限制。目前,研究体系主要聚焦有机发光材料,碳基骨架几乎是磷光发光体唯一的结构。新型骨架材料急需研究者们的探索,相关磷光发光机理的研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学位
随着水资源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高效节能的水净化技术成为了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紧迫需求。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效应净化水的方法作为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可持续性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活性碳和高分子树脂等材料虽具有一定的光热性能,但面临蒸发效率不足,并且功能单一导致容易受到污染造成蒸发效率降低的问题。新型非金属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半导体光
学位
太阳能因其可再生性、清洁性、易获得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多种利用方式中,光伏发电占比最高,进而催生了对光伏并网的大量研究,并网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逆变器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当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提出之后,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本文针对采用MMC的光伏并网系统,对其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是实现高性能、半透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候选者。非富勒烯材料在光伏效率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对于自旋动力学的研究还有待发掘。有机自旋电子旨在利用电子自旋的属性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与传统半导体相比,自旋电子器件凭借其功耗低、响应时间短的特点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有机材料具有较长的自旋弛豫时间和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
学位
随着5G通讯、半导体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 C)因其突出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及抗辐照器件等方面。但由于Si C硬度和脆性高及其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加工难度极大。本文基于固相芬顿反应原理,制备固相芬顿反应陶瓷结合剂研磨丸片,并将其用于单晶Si C晶片的研磨加工中,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对不同条件下(磨料种
学位
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可以代替或辅助工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可降低工人巡检作业的危险系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巡检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质量大、安全性差和控制困难等问题,缺乏跨越线缆的能力,因而机器人的巡检范围限制在一根线缆。此外,机器人不借助额外设备上下线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并研究了其巡
学位
电化学发光单元(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LECs)是一类特殊的发光器件,相比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具有如下优点:器件结构简单,对电极功函数不敏感,可以选取对空气稳定的金属材料作为电极,成本低;同时由于结构简单可以在活性发光层内原位形成p-i-n结,有利于研究发光活性材料在发光过程中的物理机制。钙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