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内经》成书于约两千年前,含《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81篇。《素问》集先秦以前医家经验于一身,收常见疾病于一书,以深刻的学术思想和巨大的医学成就在中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素问》的英译历程可追溯至1925年德国人Dawson在《医学史年鉴》发表的“素问:中医的基础”一文。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一个《素问》英译本问世,这些译本各以其独有的方式为英文读者打开了通向《素问》这部中医经典的门径。那么,这些译本背后的译者是谁,其身份若何?各自的翻译语境、翻译目的、翻译方式若何?其对待《素问》及其中国文化的态度如何?彼此的翻译策略有何差异,差异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在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素问》英译经历了哪些发展,其发展变化的总体特点和脉络如何?论文带着这些问题,从文化的角度对《素问》英译史展开全面研究,在语境化的基础上对比各个时期的不同译本,以期揭示翻译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勾勒《素问》英译史的总体发展脉络。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问题与意义,交代了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概述了《素问》的著述内容与语言特点,然后以时间为线,在翻译史分期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素问》的十一个英译本。第三、四、五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从翻译范围、翻译目的、译者身份、代表性翻译策略四个方面对各个阶段的译本展开细致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把握各时期《素问》英译的特点,勾勒《素问》英译史的整体发展脉络。研究认为,1925-1950为《素问》英译的萌芽阶段,此阶段为部分翻译阶段,译者大多为欧洲医史学家,工作重心在于介绍《素问》的史学价值。1978-1997为《素问》英译的发展阶段,此阶段为全译阶段,译者大多为具有中医背景的专业中医师,工作重心在于介绍《素问》的医学价值。2001年至今是《素问》英译的繁荣阶段,此阶段为全面翻译阶段,医学专家与语言专家合作,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翻译,注重《素问》医、史、文价值的全面传递。第六章为结语,在总结全文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了论文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事业逐渐被重视,聋人高职教育也在各类学校蓬勃发展。英语课程是否适合聋人学习,是否能作为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至今仍无定论。基
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长河淹没了荒城古道、烽火边城,然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却没有随樯橹灰飞烟灭,而是鲜活地存在于世人心中,甚至在古今笑谈中走上神坛,诸葛亮即其中之一。本文于浩繁的三国题材作品中采撷有关诸葛亮的片段,探究其神化之路,浅析他被神化的原因。  关键词:神化过程;秉笔直录;神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6-
工会做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党的领导下,不仅要肩负促进和谐发展还要推动生产力的发
此源语文本,选自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郭渊教授所著的论文《国民政府的海洋主张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海南历史文化》第二卷。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字数10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