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经济的价值正在凸显,电子商务在信息社会中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掌握初级技能、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基地,面对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无疑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形势,减小了从学校进入企业的机会成本,刺激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源的局限性,不可能与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形成同等竞争关系,在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上既有相关性,又存在特异性,若不能正确的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不能像高等院校毕业生那样具有研究与开发能力,甚至连基础的应用技能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将会面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作为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致力于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总结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揭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本研究借助自编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分别从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师资建设、专业基地建设、专业评估等五个维度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解析,并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168所中职学校中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的24所中职学校进行分层,并随机抽取6所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缺乏全局观,窄化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内涵;第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偏低;第三,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建设的“实力”欠缺,教师发展的“后劲”不足;第四,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了影响;第五,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评估机制的效果不佳,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疲软。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专业建设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影响。本研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具体为:第一,构建需求与供给双向驱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双向需要;第二,实施关键能力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集群式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强化知识建构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第三,铸就“教学做研”互动共振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增强专业教师的发展实力;第四,开拓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校外拓补功能,满足学生实训学习的需要;第五,启动多元协作的全程反馈评估系统,提升专业评估的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