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认同研究——基于武汉市的社区建设实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认同是社会认同的微观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社区认同构建:一是核心价值系统,二是社区组织系统,三是社区福利系统。   核心价值系统由象征符号构成,如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道德和法律等,一般通过媒体、各类教育形式的人际交往与互动来传播。核心价值系统之所以在社区认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教育人的一个大体风向标,是航向与目标。没有正确方向的指引,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认同,即使经济建设进行得再好,物质生活再富裕,人也会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核心价值系统与社区认同之间联系紧密,物质保障是认同的基础,但是物质生活的繁荣并不会自动、必然带来社区认同,社区认同需要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系统的指引。   社区组织系统是要在社区内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社区归属感。它的功能在于向其成员灌输行动逻辑、塑造特定注意力分配结构以及营造组织文化。任何一种社区组织方式都蕴含着某种理论前提和价值观念,人们在承受这些制度对自身生活的组织和管理的同时,也在对这些组织制度本身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进行体会和评价,继而产生是否认同的观念。并且社区组织的方式总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实利益。居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社区组织的各项制度安排进行理解、评价,继而萌发出认同或说反对的情感。只有社区组织体系捋顺了,才能产生社区认同。   社区福利系统属于社会资源再分配领域,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抗风险能力,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交往,对社区认同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从宏观层面看,民族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福利这样一个中介,来行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让公民享受福利的权利,推动民众对国家的依赖关系和信任感,使得国家的形象在个人心中清晰而神圣,这就是社会认同产生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就是社区认同的培育。高效率的社区福利能够成为居民“本体性安全”的载体,可以有效地推动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大力推进社区福利建设,落实好“适度普惠型”社区福利。   社区认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彻好以人为本、互利共赢、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处理好社区价值建设、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福利建设的关系,使之能够良性匹配,协调好利益关系、强弱关系和官民关系。增进社区认同,建设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泸州地处川南交通要道,政府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巨大投入,收获了不小的成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妨碍了综合交通枢纽的高效性。根据
“单位制”是时代经济背景下孕育的一种特殊的产物,在中国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体制的缩影。具体表现是,国家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要做到控制社会中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
农业税费改革后,村庄治理的工作任务重心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收取费税,取而代之的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前凸显男性性别优势的治理方式开始淡化,这为农村妇女参与
本文以怀宁县平山镇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平山镇农民合作的主要类型,并对这些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农民合作类型的研究,不仅是在学术
“賨”(cong)原指秦汉巴蜀一带少数民族交纳的赋税。云南许多地区都盛行賨会,而化賨是流行于丽江纳西社会的民间互助组织。“化”是一个群体之意,“賨”是许多人拿出钱或实物合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政府和学者对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关于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研究不仅少,而且多处于泛泛而谈的层面。农村老年人是
学位
社会工作嵌入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既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改革转型的趋势。社区这一场域既积累了大量服务对象的信息,同时具体社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日益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功
马拉维女性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过去几年,马拉维农业出现了生产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努力重振农业部门,但是这方面策略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