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来源于泌尿道感染的脓毒血症,在住院病人中死亡率较高。早期预警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对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临床重症感染常用指标,降钙素原(PCT)在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与预后方面应用广泛。腔内碎石术是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PCT在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预警效果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研究分析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检验PCT的预警效果,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2019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碎石术且术后4小时内至少采集一次PCT的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EPSIS 3.0及SIRS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生命体征及血指标,术后第1次PCT指标及术后48小时内最高PCT指标。对两次PCT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敏感度与特异度。统计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并行单因素分析,结合临床资料特征及P值大小选择性纳入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纳入本回顾性研究的264例病例,平均年龄56岁,女性103人,占比39%。其中感染组73人,非感染组191人。术后首次PCT检验值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05(0.05,0.1)μg/L vs 0.1(0.05,0.1)μg/L,P>0.05);术后48小时内最高PCT值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0.2,8.25)μg/L vs 0.1(0.1,0.2)μg/L,P<0.05)。ROC曲线AUC值为0.819,取最佳截断值(<0.8μg/L与≥0.8μg/L)时敏感度52.2%,特异度99.5%。对两组数据行单因素分析,性别、手术方式、结石部位、结石长径、手术时长、术后收缩压、术后NEUT、LY、LY%、Hb、PLT、再次手术及ICU治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P值<0.15指标,采用VIF进行筛选,排除VIF>10的共线性指标。编码分类变量并设置哑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收缩压升高是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 Test行拟合优度检验,P=0.786,该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结论1.PCT在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预警效果不佳,但仍具有尿源性脓毒血症辅助诊断价值。2.女性、经皮肾镜碎石术均可增高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术后监测血压可早期发现可疑感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