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量约占世界的21%,肩负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还可能因为国际投资引起的转移性的排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凭借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从1986年的72.5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7亿美元,吸引FDI仅次于美国,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资涌入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带来的一些负面的环境问题。FDI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也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消极影响有待考证。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与环境及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分别分析了FDI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分布特点、产业行业分布特点等现状,并比较了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外资和国有企业的资本产出率。发现国有企业的资本产出率低于外资企业。然后,根据环境效应理论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个层面构建联立方程组,并加入了资本累积和FDI区位选择方程,利用了我国1999-2009年除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国际贸易会引起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科技研发投入对技术效应的作用不显著,对结构效应作用为正,可能的原因有,科技研发成果未能转化成生产力,实用性存在问题或具有一定时滞。(2)FDI存量对我国二氧化碳的直接效应来看,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为负,减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FDI流入作用于我国资本存量、经济增长等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来看,规模、结构、技术效应均为正,增加了为二氧化碳的排放;综合直接、间接效应, FDI存量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综合效应为负,FDI存量减缓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状况,缓解了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的治理压力。最后基于文章整体研究结论,从吸收先进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