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因被派遣劳动者在执行职务时受到损害或被派遣劳动者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而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由于在劳务派遣关系中,对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是分开的,存在三方法律关系,与传统的主体一一对应的用工方式不同,劳务派遣涉及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使劳务派遣中产生侵权时的责任分担问题成为难题。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给劳动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允许忽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它改善它,这些问题也成为我们提高审判水平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查阅近年来有关劳务派遣案例的民事判决书可以看出,劳务派遣纠纷特别是其中被派遣员工造成他人侵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并且在这些案件中,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提供的证据大部分都意于证明该责任与自身无关,互相推诿、侵害劳动者及被侵权者权益的情形成为普遍现象,劳务派遣三方主体法律关系的特征,却成为各方推卸责任、否认侵权的依据,严重违背发展初衷。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2款是对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的典型条款,根据该法条,与被派遣劳动者产生劳动关系的有两个主体即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其中用工单位直接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侵权行为负责,因为它是实际使用劳动力的一方主体;派遣单位对自己在选任过程中的故意和重大过失承担补充责任,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相当完善,没有把责任简单的规定为只一方承担,既能保护被侵权者的求偿权,又能使责任主体公平合理的分担责任,体现出正确的法律原则和法治理念。同时劳务派遣业带来的各种困惑和实务中诸多难题包括:如何界定被派遣劳动者的侵权责任;三方主体怎样分担侵权责任等。这篇文章拟就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责任的界定、归责原则和责任的分担这些问题,结合理论、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系统分析劳务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该论文用三大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一部分结合法条阐述什么是劳务派遣,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说明在劳务派遣中什么是派遣单位的侵权补充责任,以及如何对这种侵权补充责任进行界定,希望读者可以在充分了解劳务派遣的情况下,更容易理解下文中对各种学说理论、实际案件的分析探讨。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劳务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的立法现状和现实困境做出分析。概述了现行法律对劳务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的具体规定,并指出我国劳务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法规和司法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根据上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实际解决派遣单位侵权补充责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等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劳务派遣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