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技术、微系统技术、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微传感器节点的处理能力更强、功能更丰富、体积更微型化,能够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于一体,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应用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大量的低功耗、廉价、微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无线通信网络,协作地完成信息收集、目标监测和环境感知等多项复杂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军事、医疗、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多个领域,它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WSN基础上飞速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已经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自组织网络,与传统的Ad hoc网络相比既有相似又存在很大的区别,其中能量有限性是约束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设计一个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是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通常部署在恶劣环境中,节点的能量无法得到补充,再加上节点失效而带来的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设计适应于自身特点的无线路由协议。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蚁群算法的理论,在能量有效的蚁群路由算法(EEABR)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能量有效路由算法(IEEABR),该算法在蚂蚁数据包结构、概率选择公式及信息素更新公式等方面与原算法相比都有所改进。通过为前向蚂蚁与后向蚂蚁设计不同的报文结构提高了传输效率。概率选择过程中考虑邻居剩余能量的相对大小,能够避免蚂蚁选择能量较小的邻居作为下一跳,均衡了网络能量的消耗。让前向蚂蚁在路径搜索过程中释放信息素能够优化路径,加速算法收敛。同时,前向蚂蚁数据包中增加了节点的邻居地址表,能够有效的减少路由回路的发生,提高搜索效率,增加了能量利用的有效性。本文中使用NS2仿真工具对IEEABR和EEABR协议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EEABR协议比EEABR协议在提高能量有效性,延长网络寿命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上蚁群路由算法的分布式和自适应性强的特点,IEEABR协议也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经过对该算法的仿真测试,证明该算法基本上达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