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s)Toll样受体7(TLR7)mRNA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在ITP发病、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导师十余年临床经验所总结之仙连颗粒方剂进行治疗,探讨仙连颗粒对ITP的临床疗效及对TRL7表达的调节情况。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初治ITP患者48例。将48例按随机、对照的分配原则,随机分入治疗组与标准对照组,治疗组25例,口服强的松片(1mg/kg/d,分早、晚两次口服)、及仙连颗粒(中药小包装[999牌],购自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23例,口服强的松片(用法用量同前),及安慰剂(糊精);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减量,每周减5mg。口服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作疗效判定。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显效、良效、进步、无效的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外周血象、骨髓象的改善情况以及激素用量变化。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对入组前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后 PBMCs 中所表达的 TLR7mRNA 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①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7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这种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②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标准对照组 TLR7 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组下调幅度明显高于标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仙连颗粒在一定程度上能下调 TLR7 的表达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用强的松。③两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标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象中颗粒巨、产板巨细胞的改善方面与标准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④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强的松用量较前明显减少(P<0.01),且明显低于标准对照组(P<0.05)。⑤两个疗程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组较标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⑥治疗组三种中医证型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血热妄行证、阴虚血热证差异明显(P<0.01),气虚不摄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血热妄行证改善最明显,阴虚血热证其次,气虚不摄证最差(P<0.01)。⑦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P<0.01)。
结论:①仙连颗粒组能够明显改善 ITP 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提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在上述作用方面均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②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7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T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LR7的高表达有关。仙连颗粒可能通过降低 ITP患者 TLR7的表达水平,干预自身免疫反应,调节机体正常的免疫耐受,从而达到升高血小板的作用。
③仙连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ITP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可达到 84.0%,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同时,仙连颗粒联合强的松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强的松组,说明仙连颗粒副作用较小,用药安全,且能减轻强的松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