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胶囊对偏头痛及其辨证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价天舒胶囊用于不同辩证分型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通过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的检测分析,探讨天舒胶囊对偏头痛患者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分别观察对不同辩证分型影响的差异性。通过观察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peptide CGRP)、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水平的变化,探讨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天舒胶囊调节不同辩证分型偏头痛患者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差异性。为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9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头痛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治疗组70例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其中肝阳上亢头痛证18例、瘀血头痛证23例、痰浊头痛证15例、肾虚头痛证7例、气血亏虚证7例。   治疗组给予天舒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共1.36g),饭后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晚1粒(5mg),疗程为6周。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可服用任何其他镇痛剂。两组患者均在疗程开始后按时填写头痛日记(见附录),在疗程开始前和用药后第6周末记录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临床症状变化。并分别于疗程开始前和用药后第6周末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分析,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声频分析患者的血流变化,记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为定量分析指标。同时分别于疗程开始前和用药后第6周末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CGRP)、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等实验指标。   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选取One-way ANOVA方法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绘制相应图表。   结果:   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百分比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瘀血型头痛临床疗效百分比优于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   2.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28.76±13.68cm/s,治疗后下降到102.40±15.59 cm/s,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02.07±13.89 cm/s,治疗后下降到81.72±13.92 cm/s,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6.69±9.25 cm/s,治疗后下降到69.82±10.99 cm/s,椎动脉(V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71.31±10.47 cm/s,治疗后下降到56.57±10.48 cm/s,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9.10±8.41cm/s,治疗后下降到72.19±11.77 cm/s。治疗组颅内各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30.94±13.37cm/s,治疗后下降到114.73±13.56 cm/s,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01.02±12.97cm/s,治疗后下降到90.3±12.11cm/s,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6.92±10.54 cm/s,治疗后下降到81.18±9.16 cm/s,椎动脉(V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70.76±10.57 cm/s,治疗后下降到62.53±10.00cm/s,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8.99±8.97cm/s,治疗后下降到83.24±7.84 cm/s。对照组颅内各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颅内各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治疗组中瘀血头痛证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26.52±14.49 cm/s,治疗后下降到93.10±14.65 cm/s,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101.84±14.11 cm/s,治疗后下降到75.96±11.63 cm/s,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6.26±9.17 cm/s,治疗后下降到62.82±7.64 cm/s,椎动脉(v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71.29±10.50 cm/s,治疗后下降到52.39±8.35cm/s,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由治疗前的98.13±7.40cm/s,治疗后下降到64.34±6.45 cm/s。瘀血头痛证患者颅内各血管血流速度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其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与气血亏虚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肝阳上亢型头痛、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VA)血流速度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由治疗前的93.23±10.91pg/ml,治疗后下降到61.10±11.29pg/ml;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由治疗前的82.30±8.50pg/ml,治疗后下降到52.78±9.87pg/ml;血浆β内啡肽(β-EP)由治疗前的87.52±5.92pg/ml,治疗后上升到112.31±16.30pg/ml。治疗组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β内啡肽(β-E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由治疗前的93.01±11.16pg/ml。治疗后下降到71.18±11.42pg/ml;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由治疗前的84.14±9.10pg/ml,治疗后下降到61.10±10.98pg/ml;血浆β内啡肽(β-EP)由治疗前的87.52±5.92pg/ml,治疗后上升到1101.17±6.14pg/ml。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β内啡肽(β-E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治疗组中瘀血头痛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由治疗前的93.68±9.09pg/ml,治疗后下降到55.31±6.75pg/ml;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由治疗前的82.33±8.44pg/ml,治疗后下降到46.13±8.14pg/ml;血浆β内啡肽(β-EP)由治疗前的89.55±5.84pg/ml,治疗后上升到119.13±23.72pg/ml。瘀血头痛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β内啡肽(β-E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头痛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其中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其他证型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与肝阳上亢型头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痰浊型头痛、肾虚型头痛、气血亏虚型头痛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天舒胶囊可缓解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瘀血头痛证的疗效甚好。   2.天舒胶囊可改变偏头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脑的供血使头痛的症状得到缓解。尤其是对瘀血头痛证颅内血流速度的改善更显著。   3.天舒胶囊可降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升高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可稳定血管的舒缩状态,并增加镇痛物质的表达,进一步减弱痛觉信息的传递,从而发挥抗偏头痛的作用。综合分析,其在瘀血头痛证中可更好地发挥调节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活血方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胚胎停育病史患者(肾虚肝郁证)再次受孕后激素水平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为优化该病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
背景:  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属于骨科难治性疾病,单纯保髋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采用保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自体
  目的:通过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衰伴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及安全性评价,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合并室早患者临床症状、QT 间期及 QT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慢
  高松寿教授是河南省中医内科著名专家,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在中医学术领域长期勤奋耕耘,治学严谨、慎思明辨、探索创新,建树颇多,运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联合益赛普(etanercept)对肾虚型与非肾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应用的疗效,并通过两组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该治疗方案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而目前治疗AMI的公认最有效措施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但研究发现,随着血流灌注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