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的成因——信用扩张角度的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eng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周期问题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他们得出了经济周期成因的不同结果。尽管如此,但是他们似乎都从不同程度上承认信用扩张对引发此次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本文从信用扩张角度阐述了不同学派对于经济周期成因的解释,发现除了凯恩斯以外,其他的学派都重视信用扩张对经济周期的作用,只是论述的角度各有侧重。接着本文指出,虽然马克思详实地分析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实体经济问题,但他也指出信用扩张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因此笔者认为深入研究信用扩张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研究前人的经济周期理论,本文总结出信用扩张导致经济周期的两个机制:触发机制和传播机制。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从实证角度对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而且采取了个人储蓄消费比的方法对我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了估计。一方面,通过对国内数据的收集统计、计量分析以及因果检验,发现从触发机制角度看,我国信用扩张导致了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的偏离,这种偏离导致了投资增加得比消费增加得多,尤其体现在建筑业和采矿业的就业人数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明显的增加上。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一个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发现从传播机制角度看,我国投资消费比以及早期生产与晚期生产之比有助于解释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正是实体经济投资与消费比例遭到了破坏,盲目的投资导致了生产过剩以及加剧分配不合理,造成严重贫富分化等,这些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对于如何防范经济危机以及促进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意见。
其他文献
财务问题是始终贯穿在年金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作为保障国民老后生活的制度体系,必须要有坚实的财源作为后盾。能否顺利地解决财务危机问题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收入差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并且这一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被认为
在理论界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中,经济权力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而经济权力在资源配置、制度变迁乃至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恰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依据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系统总结梳理经济权力的内涵和外延,探讨经济权力和经济权利的关系,立足于经济权力与权利的共生关系,进一步拓展权力关系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的机制与原理的研究。其次,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过程背后经济权力驱动作用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