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其中视觉是脑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和最高效的方式。同时,视觉神经系统又是非常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过程。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其中视觉是脑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和最高效的方式。同时,视觉神经系统又是非常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过程。本文根据视觉系统生理学上的研究,总结分析了视网膜各层之间的神经传递关系、与外膝体(LGN)的神经连接、外膝体与初级视皮层之间的神经连接、以及初级视皮层内各亚层间的神经传递关系。基于朴素仿生学观点,根据解剖结构中不同的部分以及之间的反馈连接,选择遵循神经生理学实验数据的模型作为视觉神经元的模型,提出了一个视觉神经系统整合模型。本文建立的仿生模型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1)在尺度上,从介观尺度上保证模型不同部分尺度的一致性;(2)在结构上,遵循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涵盖视觉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视网膜模型和初级视皮层模型;(3)在神经元模型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为不同神经元选择适合的神经元模型。针对建立的视觉仿生模型进行的分析表明:在动力学特性上,模型针对持续而固定的刺激呈现出稳定的极限环状态。最后,将新提出的视觉整合模型应用于图像显著性识别中。根据模型结构,制定了模型的学习规则,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函数直接将经过预处理的图片读入,经模型处理后得出模型显著性识别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Itti显著性识别方法相比,新提出的视觉神经系统模型在显著性识别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胫骨骨折患者36例,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疗效。结果随访6~24
目的 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抢救治疗中,神经保护治疗是重要途径之一,而亚低温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方式。本研究探讨了亚低温治疗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比较不同方式亚低温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区别,以期为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y intensiv
目的通过对本院7年60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川崎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治水平及预后情况,规范川崎病患儿的诊断、治疗,
我们两院从1982年9月-2003年9月共收治隔疝病例43例.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创伤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途径仍以选择经胸为主,以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厚度、廊道结构型式、顶部回填接触性粘土及通过廊道与心墙连接的不同接头型式等各种状况下坝体和防渗墙的应力以及
能量采集技术(Energy harvesting,EH)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解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的能源消耗问题的关键技术。无线能量通信网络(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WPCN)和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都是IoT中基于射频能量采集技术的重要应用,能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增益,实现长期免维护比如监控等应用。然而,
随着螺旋CT的普及,CT已成为检查疾病过程中不可少的手段.检查时,病员不能在屏住一口气的时间内完成腹部所需全部扫描层面,因此,每扫一层均需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控制,除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