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回答面对制度激励,投资行为如何响应,产业资本如何流动,进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其二、尝试在制度和投资行为的互动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表述制度,对制度加以定量化,并探求制度变化如何实现产业选择;其三、基于市场机制在产业选择的基础作用,探讨政策激励是如何通过权利影响投资行为,进而改变产业布局和各产业上资本的分布,即改变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资本结构;其四、弥补市场投资行为一致性分析中,制度维度的残缺,规避经济研究中,矢量和行为背景空间的缺失;其五、纠正市场行为一致仅来源大量个体异质交互、非理性以及自下而上自由涌现的观点。在较为合理的假设下,采用矢量分析、边际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等方法,构建投资行为活动的背景空间,即产业空间。在此上,类比电磁理论中的S-W模型,定义投资行为和制度,进行理论演绎推理,解析市场上行为一致性的制度维度。行文围绕着一个均衡和一对比展开:一个均衡是内外均衡,投资行为面对外部制度激励,因为利润,投资行为将向制度所激励的产业类型上靠拢,但转移有收益,也有成本,外部收益促使转动,进而偏离原产业位点,内部成本阻止转动,阻止偏离原产业位点,而当转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也是转动的净收益最大化时,即投资行为稳定时,此时投资行为所处的位点生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一个对比是激励前后的对比,制度缺失时,产业资本存在一分布,制度规范后,产业资本又存在一个分布,回答这两种分布有何种差别及差别多大?同时根据制度规范前后,产业空间上资本量的状况,设计测度制度对所有投资行为调控效果的指标,最终建立反映经济机制的准物理模型,探讨投资行为如何响应制度,进而产业结构如何响应制度变化。并基于计算机,模拟不同情境下,投资行为如何响应制度改变。本研究的意义表现为:制度的矢量场类比为测度制度,即为制度找到一很好的数学映射,可能为矢量在经济中的应用打开一个窗口;本文进行的产业聚类,构造的几何产业空间,规避经济研究没有背景空间的问题,为社会问题的几何化及经济学的精确和定量化提供部分隐喻;文中所进行的转动成本和转动收益分析,为研究产业间的资本流动及测度制度对投资行为调控的效应,提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理论架构;本研究在制度激励对于产业资本流向研究中,考虑了制度维度,纠正了市场行为一致性仅来源大量个体异质交互、非理性及自下而上自由涌现的观点;本文对制度如何影响投资行为,进而如何影响产业资本分布的阐述,加深学者对制度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区域产业选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