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涵盖整个企业活动的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被现代企业视为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工具。一次成功的ERP实施项目通常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同时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以及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等使企业获得更多市场竞争优势。然而,ER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对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些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更大、甚至难以弥补。因此,在中小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哪些风险因素,如何有效地对这些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成为了这类企业在ERP实施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医药行业的一家中型企业K公司的ERP实施项目为案例,将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风险管理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似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参考,助力企业实现ERP系统的成功上线和高效运行。
本文首先回顾了ERP、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ERP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资料,整理出相关的研究成果。然后对K公司的基本情况、所属行业的特点以及公司ERP项目实施的背景、必要性分析和风险管理规划做了介绍。之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影响K公司ERP项目实施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整理出了四大一级风险因子以及各自包含的多个二级风险因子。其中一级风险因子包括系统软件风险、公司人员风险、实施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紧接着,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风险因子加以评估。定性评估采用了专家调查法,专家组由K公司高层管理人员、ERP项目组成员和外部专家组成,主要是通过风险矩阵将风险因子按风险值进行排序;定量评估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进一步将风险因子按相对权重进行排序;在综合两项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各风险因子的风险级别。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所有中高度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最后,设置了项目风险监控的三项措施,包括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召开项目风险审查会和建立风险监控工作列表。
论文紧紧围绕风险管理理论的规划、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五大环节,为K公司ERP实施项目提出了一整套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从K公司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这一风险管理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其预期价值,起到了为项目保驾护航的作用。当然,鉴于目前K公司的ERP项目还处于实施过程中,本文提出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有待最后的检验,对此,笔者也将予以持续关注。
本文以医药行业的一家中型企业K公司的ERP实施项目为案例,将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风险管理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似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参考,助力企业实现ERP系统的成功上线和高效运行。
本文首先回顾了ERP、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ERP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资料,整理出相关的研究成果。然后对K公司的基本情况、所属行业的特点以及公司ERP项目实施的背景、必要性分析和风险管理规划做了介绍。之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影响K公司ERP项目实施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整理出了四大一级风险因子以及各自包含的多个二级风险因子。其中一级风险因子包括系统软件风险、公司人员风险、实施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紧接着,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风险因子加以评估。定性评估采用了专家调查法,专家组由K公司高层管理人员、ERP项目组成员和外部专家组成,主要是通过风险矩阵将风险因子按风险值进行排序;定量评估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进一步将风险因子按相对权重进行排序;在综合两项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各风险因子的风险级别。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所有中高度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最后,设置了项目风险监控的三项措施,包括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召开项目风险审查会和建立风险监控工作列表。
论文紧紧围绕风险管理理论的规划、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五大环节,为K公司ERP实施项目提出了一整套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从K公司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这一风险管理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其预期价值,起到了为项目保驾护航的作用。当然,鉴于目前K公司的ERP项目还处于实施过程中,本文提出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有待最后的检验,对此,笔者也将予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