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排球联赛鹰眼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鹰眼挑战体系自问世以来已经为多个运动项目的赛事服务,以它精准地判断和精确地测评获得极大好评。2016—2017中国排球联赛也将我国自主研发的鹰眼技术投入比赛使用。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鹰眼技术在中国排球联赛2016—2017赛季首次使用情况作以统计分析,让读者对我国的鹰眼技术有更清晰、直观的了解;通过逻辑分析法结合中国排球联赛发展情况分析联赛首次使用鹰眼技术时遇到的瓶颈以及它为联赛发展带来的价值,为鹰眼技术今后在中国排球联赛的使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排球联赛2016—2017赛季鹰眼挑战各阶段平均用时均高于一次技术暂停的时长;场地线的挑战时间短,网口挑战的时间长;不同主场挑战时间区间分布不同。二、中国排球联赛2016—2017赛季鹰眼挑战球界内/外的挑战次数最多,触标志杆的挑战次数最少。鹰眼挑战的成功率不因挑战次数多少的变化而变化,鹰眼挑战成功率因不同挑战项目的变化而变化。三、中国排球联赛2016—2017赛季鹰眼挑战使用在0分、1分和2分时,鹰眼挑战的使用成功率与整体的挑战成功率基本持平;比赛双方分差为3分和4分时,鹰眼挑战成功率达到了近一半;在676个局点、赛点中每10个局点或赛点就会提出1次挑战。四、鹰眼技术有助于协助现场裁判执裁充当“第三裁判员”的角色;教练员提出挑战时对挑战项目的选择与挑战目的有直接关系,分数相差较多时的挑战目的主要以暂停、稳定队员比赛情绪以及对裁判的判罚质疑为主。五、中国排球联赛中鹰眼挑战技术使用存在回放清晰度不高,不同比赛主场挑战用时不稳定,整体挑战用时偏长;挑战项目覆盖不全面,后排违例现象无法捕捉画面,裁判员操作鹰眼流程有待提高,教练员鹰眼挑战使用流程仍需适应。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提升裁判员业务素养,加强裁判员业务能力培训,熟练操作鹰眼挑战执裁流程,邀请国内外国际级裁判执裁,增加裁判员之间的业务往来交流,提高裁判员现场执裁水平,减少赛场执裁摩擦。二、增加鹰眼裁判员话语权,保证鹰眼挑战正常、有序进行,将鹰眼挑战成败的最终解释权归属鹰眼裁判,使鹰眼与人眼相互制约,促进比赛良性开展。三、扩大挑战视频捕捉面,建立后排运动员违例监督机制,对后排鹰眼挑战开设通道,减小比赛争议声音。四、简化鹰眼操作流程,让鹰眼挑战的提出流程化、格式化,裁判员的操作机械化、便捷化,缩短挑战时间,保证比赛连贯性,减轻观众观赛疲劳。五、建立中国排球鹰眼大数据体系,对国内外排球比赛数据实时回传、存档、生成数据库,以备学习、交流、训练、比赛、科研需求。
其他文献
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此以来,全国掀起了一股课程改革的热潮。国内很多中
近年来,公式化语言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描述此现象的术语纷繁,本文采用Wray(2000)提出的具有较强涵盖性的术语formulaic sequences展开研
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可归结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既然是长远发展,教学就不能只是“知识立意”,而更应注重能力发展与观念形成。近年来,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