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辛亥革命前后湖北两个极其重要的地方革命团体,武昌首义能取得最终胜利,与文学社和共进会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选择消弭分歧,携手领导武昌革命运动有着重要的关系。在他们共同领导下,湖北革命党人取得了武昌首义的重大胜利,并建立起辛亥革命风暴中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文学社和共进会领袖纷纷进入军政府担任要职,但两个团体成员之间却存在不少分歧甚至矛盾,这不仅导致共进会内部出现了分化,更造成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关系最终完全破裂。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于文学社和共进会等辛亥革命时期地方革命团体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武昌首义前后湖北革命党团政治力量的变化更多从外部因素进行考量,这都影响了学界对于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评价。论文以文学社、共进会之间的离合关系嬗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文学社和共进会之间错综复杂的离合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对湖北地区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进行更加深入的纵向思考,进而帮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以“辛亥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汉精神”,为新时代湖北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文学社和共进会之间的离合关系进行具体探讨,分别是:论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辛亥革命前文学社与共进会的组织发展沿革情况。论文第二章在对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革命团体之间存在着一些异同点,这些异同点与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嬗变有着重要关联。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文学社与共进会在辛亥革命前期走向联合的情况。论文第三章指出,文学社和共进会之所以能在广州起义所掀起的全国革命风暴中走向合作,其一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国内社会局势变化为两个团体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其二是因为面对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文学社和共进会当时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这都未两个团体合作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文学社和共进会合作的确立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个团体先后经过龚寓会议等数次会议反复磋商才逐步达成一致,确立了合作关系,并共同取得了武昌首义的胜利。论文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文学社、共进会在革命胜利后从分歧冲突走向对立分裂的历史过程、原因及后果。论文第四章指出武昌首义后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团体关系并不是突然破裂的,而是在不断的分歧和冲突中矛盾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两个团体关系完全分裂的。论文在第四章同时指出,文学社和共进会从合作走向分裂既有革命理念、成员性格矛盾等内因,也有旧官僚势力离间等外因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文学社、共进会之间的对立、分裂对辛亥革命期间湖北乃至全国政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命果实最后落入袁世凯、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势力手中,辛亥革命的前途走向了一个与革命党人最初设想完全相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