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揭示传统测验理论、单维项目反应理论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评估其心理障碍的异同,探讨项目反应理论在临床心理评估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影响疼痛患者心理障碍程度的因素,为构建疼痛管理系统,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多中心合作,抽取北京、西安、重庆、兰州等地10家医疗机构就诊的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患病行为问卷(IBQ)评估患者的心理障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和简化的麦-吉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的性别、居住环境、所患疾病种类等一般因素进行了调查。应用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了HAD、IBQ的结构,应用内部一致性系数评估了信度,进而利用单维IRT模型(GRM和2PL)和多维IRT模型(Bi-factor模型)对其条目和测验的信息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也初步评估了三种疼痛程度测量工具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元方差分析,探讨了疼痛程度及其他一般因素对于患者心理障碍程度的影响,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参考。结果:1. HAD和IBQ各维度的单维性都不太理想,对比CTT、单维IRT和Bi-factor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Bi-factor模型更适合这两个量表的结构和条目特征,心理测量学指标也更理想;2.应用Bi-factor模型进行分析,患者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而且症状的独特特点也得以体现;3.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VAS量表应用性更好,而SF-MPQ则在患者疼痛性质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4.与男性疼痛患者相比,女性疼痛患者情绪的抑制状态更为明显;5.与居住在城市的疼痛患者相比,居住在乡镇或县城的疼痛患者情绪的主动状态更为明显,而且不恰当的患病行为更为明显;6.在疼痛患者当中,居住在城市的女性癌症患者和居住在乡镇或县城的女性急性疼痛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更为严重,诊疗过程中需要耐心沟通。结论:IRT可以应用于临床心理症状的评估;多维特征明显的临床量表采用多维模型分析效果更好;疼痛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性别、居住环境和疾病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仅对疼痛管理综合系统进行了初步构建,对其它临床心理评估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