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使用该吻合法的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与使用直接吻合法的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2015年1月至201 8年1月所收治的膀胱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排除失访患者3例后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组,其中在手术中使用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的患者为35例分为A组,使用直接吻合法的患者为30例分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如肾积水情况、肠梗阻情况及其他相关早期和远期重要并发症情况等相关资料,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均数加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中获得随访患者为65例,随访率为95.6%,其中使用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的组有1例失访,使用直接吻合法的组有2例失访,排除这3例失访患者后,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情况;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人数方面与B组也均无明显的差异情况;A、B两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输尿管支架管的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而通过统计A组和B组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发现A组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概率要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发现,A组患者在术后远期出现肾积水的概率要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是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膀胱全切后比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尤其是对于自身条件较好且基础疾病较少,对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预期寿命比较长的患者而言,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中应用输尿管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膀胱后壁吻合法相比直接吻合法,使患者在手术后更容易复查,同时能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并且能避免膀胱内尿液反流,从而保护上尿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