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和一个轻声。国内外对汉语声调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四个声调而展开(Chen&Kent,2009; Cheng,1973; Chuang&Hiki,1972;Clumeck,1980; Gao, Shi&Li,2010; Li&Thompson,1977; Shen&Lin,1991; Shi,1991; Wang,1967; Zhu&Dodd,2000and2002; and many others),只有寥寥几篇是关于轻声习得的研究(Li&Thompson,1977; Zhu&Dodd,2000)。大部分对轻声的研究是以成人轻声音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声学特征,即时长,音强,基频及元音音色。关于儿童轻声习得的研究表明儿童4岁并未完全掌握轻声。本学位论文通过对32名只讲汉语普通话的长沙幼儿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具体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南方汉语儿童何时习得轻声?2)对于五种典型轻声音节,南方汉语儿童的习得顺序是什么?3)南方汉语儿童轻声音节有怎样的声学特征?受试者是32名只讲普通话的3岁6个月至5岁6个月大的长沙儿童。根据年龄受试者被分为四个组,以6个月为一年龄段。儿童在幼儿园自然环境下完成图片命名任务。总计提取了1280个以轻声音节结尾的双音节。用宽式国际音标标注语料。作者两次独立完成分音和标注之后,之后请两位汉语方向研究生进行再次核对,内部信度达93.2%,外部信度达95.1%。针对前面两个研究问题,本文采用了Zhu(2002)的66.7%习得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而后以已完全习得轻声的儿童产出的轻声词为研究对象,探索南方汉语儿童轻声音节的声学特征。本文采用对数Z-Score对基频进行规整,从而得出其五度值的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发现:1)儿童在4岁6个月至5岁时已习得轻声。2)儿童词汇中的5种典型轻声音节的习顺序是:叠词>以语气助词“的”结尾的词>以“个”结尾的指示词和数词>以“子”结尾的名词>词汇类轻声。3)时长,音强、基频和元音音色都是轻声的重要声学特征。轻声音节的时长明显比前音节的时长短,但其比例不稳定。轻声音节的基频曲拱随前音节声调而变化。轻声音节的音强不一定比前音节小。儿童有元音央化现象但其元音格局仍然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