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筠连方言调查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是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通过对汉语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从中发现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规律。同时,研究方言并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及其对应规律,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更能加强不同方言区人民的交流与沟通,丰富的方言材料也为研究语言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宝贵资料。本文研究的是四川宜宾筠连县的方言,筠连方言是四川方言的一种,是西南官话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方言,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亲赴筠连做田野调查,对筠连方言音系作了详细的梳理和描写,并对比中古音系,详细概括了筠连方言音系的演变规律。与此同时,本文还对筠连方言词汇、语法的共时面貌作了简要说明。本论文分以下几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筠连方言概况,主要介绍筠连县的地理、人文等基本情况,明确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所用的材料以及筠连方言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描写筠连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三部分历时比较:将筠连方言音系的声韵调系统与《广韵》音系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筠连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发展。第四部分共时比较:筠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第五部分:筠连音系和与它相邻的宜宾屏山音系的比较。第六部分:筠连词汇和语法简述,通过和普通话词汇语法的对比,简单介绍筠连话中独特的词汇语法现象。第七部分是附录。
其他文献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世代累积起来的财富,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深厚,汉语也就成为世界上方言现象比较复杂的语言之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万斯年先生去世已5年了。回忆1942年我和万先生在云南彝族地区相处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听说《北京图书馆馆刊》行将复刊,约我写篇小文,忽然想起当年与万先生在彝区的一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进行性骨质破坏和关节功能丧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及晨僵,部分患者可出现
位移动词是根据语义特征[±位移]划分出的一类动词,[±位移]范畴是现代汉语动词中重要的语义特征,在语法解释中被广泛运用。《左传》代表了上古汉语语言的面貌,《世说新语》
本文以“X是X,(P)”构式为研究对象,对“X是X,(P)”内的“X是X”及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目前的研究现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当前银行业已全面进入业务系统整合、数据大集中的新时期,信息安全风险成为可以导致金融服务全部业务瞬间瘫痪的因素。本文从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为促进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本文从认知角度聚焦英汉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隐喻化表达方式。通过证实隐喻在两种语言中所共同具有的认知功能,揭示隐喻的重要跨文化交
本文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各家对词缀和类词缀的判定标准的不同看法,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步骤、依据以及判定类词缀的标准。第二章重点从意义的虚实、能产性的强弱、定位与否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被公认为是语用学上的一个突破性研究成果。自其1967年问世以来,不但受到了哲学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受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