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的经济分析: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应用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经济学作为法学分析方法之一,自上一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至今已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周期,并最终因其合理的内核而获得了稳定的生命力,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它已被运用于各个部门法的研究.中国法学界接纳这一理论学派则是相对晚近之事,对国际法进行经济分析几是一片空晶.该文便尝试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之一的产权经济学方法对国际法的形成、基本特征及走势作出解释.该文认为,产权是权利的经济学描述,而国家主权与产权具有可比性.产权是作为克服外部性的工具出现的,国家主权的最终确立也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了条件.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结合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产权制度遭受到交易费用的困扰.法律与合约作为产权制度在界定与交易层次的表现形式,均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完全性.国家间的法律与合同合而为一,作为国际产权制度的体现,其不完全性更甚.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而推进村级治理创新是解决“三农”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追溯倾销及反倾销的历史,以两个反倾销大户--美国和欧盟为例,来分析在反倾销不同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公平、不合理及其成因。其中既包括实体方面,也包括程序方面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其发展可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的同
缺少客观化诉讼,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只设立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诉讼种类,即保护当事人主观权利的主观诉讼,而没有专门
本文通过对美国法上异议股东的估价权制度(Dissenting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ight)的研究,提出在中国公司法上构建这一制度的有关建议。本文的理论框架大致如下: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