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合梁斜拉桥凭借其跨越能力和经济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公路桥梁,并逐渐成为大跨度铁路桥梁的优选桥型。由于铁路桥梁荷载集度大、活载效应明显,因此,对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本文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回顾了混合梁斜拉桥及其钢-混结合段的发展概况,综述了混合梁斜拉
【基金项目】
: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司科技开发项目重大课题《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钢箱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AJZH202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梁斜拉桥凭借其跨越能力和经济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公路桥梁,并逐渐成为大跨度铁路桥梁的优选桥型。由于铁路桥梁荷载集度大、活载效应明显,因此,对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本文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回顾了混合梁斜拉桥及其钢-混结合段的发展概况,综述了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2、介绍了常用规范关于钢结构疲劳构造细节的分类,阐述了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的基本原理以及适用范围。3、基于团队在铁路钢-混结合段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两类高速铁路钢-混结合段形式的构造特点及力学性能,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鳊鱼洲长江大桥所采用的短结合部形式的钢-混结合段进行疲劳受力分析。4、以实桥钢-混结合段疲劳关键部位为切入点,根据应力幅等效原则和圣维南原理,考虑设备加载能力、疲劳应力幅等效性和桥梁设计交通量,设计并完成了缩尺比为1:2的钢-混结合段边箱顶板局部疲劳模型试验。在215万次的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试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探讨了钢-混界面粘结滑移失效机理和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计使用年限内,钢-混结合段整体应力水平较低,各关键测点应力随疲劳加载次数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钢-混结合段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钢-混结合部抗疲劳性能优于两侧梁体,在钢-混结合段的刚度过渡段设计时,避免由于几何突变而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桥面板钢-混界面分离裂纹会在低循环次数时萌生,并在33%设计使用寿命时界面完全分离,但不会导致结构力学行为明显改变。5、基于疲劳试验结果和非线性仿真分析模型,采用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对钢-混结合段的疲劳强度进行了评估,基于Miner疲劳损伤理论,对钢-混结合段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研究了有限元模型模拟细节对钢-混结合段疲劳应力幅的影响规律。最后,借助非线性仿真分析模型,基于控制变量的原则,对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中腹板与腹板肋连接处的疲劳强度大于Eurocode3规范中的100类细节的疲劳强度;钢-混结合段疲劳寿命大于118年;推荐采用IIW二次外推对钢-混结合段焊缝的热点应力进行计算;随着栓钉直径增大,钢顶板与剪力连接件疲劳应力幅均呈二次曲线减小,建议栓钉直径不应低于13 mm;承压板厚度变化只对承压板疲劳应力幅影响显著,建议其厚度不宜低于30 mm。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亚天然气管道某线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0.6g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作用下,跨软硬岩交界面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规律,并对交界面影响范围进行分区,给出不同区段的抗减震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隧道在软硬岩交界面倾角为30°、45°、60°和75°四种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在0.6g地震动作用下,软岩段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比在硬岩段中表现的更为强烈。在不同交界面倾角
采用整体节点的混凝土板桁结合钢桁梁桥在国内外交通干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整体节点处多杆件交汇,焊接部位众多,受力极为复杂,在繁重的交通荷载作用下,其节点焊接细节疲劳性能逐步退化,将影响钢桁梁桥结构的服役安全。此外,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梁的结合形式对主桁受力及节点疲劳损伤机制有重要影响,厘清整体节点典型焊接细节的疲劳性能和混凝土桥面与主桁结合形式对整体节点典型焊接细节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是确保混凝土板桁
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又称CSL结构,是一种将喷膜防水层直接喷射在初支表面,初支和二衬能够密贴咬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同受力作用的隧道衬砌结构。它与传统复合式衬砌结构之间的关键区别有两点:一是用防水膜代替了防水板,二是其界面可以在初支和二衬间传递粘结和剪切作用,从而提高了衬砌结构受力效率。但由于相关研究尚不多,因此在理论和设计方面还存在滞后。为探索隧道喷膜防水衬砌初支、二衬间的协同受力机理,为该
我国岩溶分布广泛,尤其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发育类型之多,世所罕见。但是,在交通建设领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修建隧道,经常遭遇隐伏溶洞而发生灾害事故。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对隐伏溶洞的影响分区与处置措施研究,显得很有意义。本文以南崇铁路渠那隧道为工程依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现场资料收集、数值计算、验证试验和模型试验等工作,对隐
近年来,我国重载铁路运输技术迅速发展,列车速度及轴重不断增加,列车动载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作用日益增强,重载铁路轴重大、总重大、行车密度大和运量特大等特点致使重载铁路隧道隧底围岩较普通铁路受到底部结构更大的动力作用。重载列车在隧道内行驶时,产生的振动荷载经层间传递施加给仰拱,同时对隧底围岩产生向下的瞬时压力,动荷载的往复作用使后行浇筑的仰拱和围岩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地下水将逐渐渗入并充满这些空隙。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引发居民消费升级现象。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大类,消费者对其新鲜程度及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生鲜农产品存在易腐易损性的特性,决定了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耗。为了尽量减少产销过程中的损耗,降低生鲜农产品运输风险,保障质量安全,必须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全程化冷链物流运作。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对象,是生鲜农产品产出外销量全国前
传统的桥梁损伤特征评价方法多基于分类器的识别准确率进行评价,计算过程复杂,且评价结果与分类器的性能有关,模式识别领域基于相似性度量理论很好地实现了特征的评价及选择,但目前该理论在桥梁损伤特征评价上的应用还很少。基于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更好地筛选出有效的测试数据,结合统计学原理对现有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改进,并基于某大跨度悬索桥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了筛选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率也越来越高,截至2020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与此同时,各大城市的城镇化建设在建设工期、施工环境以及施工质量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城市地铁建设,它关系到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幸福水平,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传统的明挖地铁车站施工,一般采用全现浇混凝土施工,施工工艺复杂、工期长、粉尘和噪音污染严重,并且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因此传统施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以前的城市建设主要是平面、向上的,现在则是向下发展。随着生产技术以及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地铁运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地铁引起的振动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地铁运营诱发环境振动的大量研究成果,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管廊-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综合管廊与地铁线路并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