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海啸等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使应急救助体系凸现重要性,由此,国际还是国内慈善捐赠体系的完善显得日趋重要。而“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涉及中国慈善行业的负面事件,引起人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特别是其诚信度的强烈关注。从理论角度,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机构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捐赠者(委托人)期望得到回报是非营利性的,而慈善机构(代理人)的自身目标未必与捐赠者的目标一致,因此需要一系列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和财务实践上系统探讨慈善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对其收到的捐赠收入的影响。本文采用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以2005年至2010年全国性基金会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基金会捐赠收入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按照捐赠者获取基金会会计信息的直接程度排序,作者研究发现:第一,捐赠者首先关注慈善基金会的审计报告,从对慈善机构的外部监督来看,当基金会选择百强事务所审计时,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能够获得更多的捐赠收入,即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基金会财务信息对其捐赠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进一步分析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去向,当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去向披露不够全面、明确时,可能使捐赠者的信心受损,从而使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明显减少。第三,当捐赠者详细分析基金会报表的不同组成部分时,发现基金会报表中操纵性应计项水平对其捐赠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后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的方法、创新之处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第三部分是基于资金使用去向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个案研究;第四部分是在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进行的实证设计,主要包括样本来源、假说推导、变量和模型等内容;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与分析部分,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第六部分概括了研究结论与缺陷,提出相关政策意见。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仅有少数有关捐赠的文献从企业角度展开,尤其鲜有直接从慈善机构角度探究其捐赠收入的影响因素问题。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捐赠者,作者也十分关注捐赠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和组织捐赠的慈善机构是否受到有效监管。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慈善机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监督角度出发,探究捐赠收入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