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关系从句以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度使用及其独特的递归语言现象,故而受到许多研究的深入探讨。大部分对关系从句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对其习得顺序而进行研究,而对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的研究也集中在两个核心上,一是中心词在句中的功能,体现为不同的从句类型,即主语主语型关系从句SU,直接宾语型关系从句DO,间接宾语型关系从句OIO,介词型关系从句OPREP,所属格关系从句GEN,比较宾主型关系从句OCOMP;其二为从句嵌入主句的方式,体现为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种各种解释,但是至今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外,大多数的研究不够全面,只关注几种常见的句型,而忽略了对其它句型的研究。本研究是一项关于中国学生对关系从句习得,从理解和产出两个角度来对关系从句的2个嵌入位置和6类关系从句得出的12种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旨在检验已有的关于关系从句的七个假设:名词可及性递进阶假设,感知难易度假设,主语宾语层级假设,结构距离假设,视角转换假设,信息流假设以及平行功能假设,进而提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关系从句习得顺序。本研究选取了60名被试来自四川外语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3个不同院系,如中文系,酒店管理系,对外汉语系。为了防止测试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者先让60名被试做语法判断题,然后再做句子合并题并且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项访谈。最后,借助SPSS 13.0的双因素重复测试two-way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利用被试间因子关系从句类型(主语型,宾语型,介词宾语等)和从句位置(主句主语位置和主句宾语位置)进行数据分析,对12种关系从句的习得顺序得出如下结论:(1)在语法判断测试中,习得顺序是OGEN (1.8667) > SGEN (1.8000) > OS (1.7000) > SS (1.6000) > OO (1.5667) > SO (1.5000) > OOPREP (1.4333) > OIO (1.3667) > SOPREP (1.3000) > SIO (1.2333) > OOCOMP (.9833) > SOCOMP (.8167).(2)在句子合并测试中,习得顺序是OGEN (1.8333) > OS (1.7333) > SGEN (1.6667) > SS (1.6000) > OOPREP (1.5667) > OO (1.5000)> SOPREP (1.4333) > OIO (1.3333) > SO (1.3331) > SIO (1.2667) > OCOMP (1.2333) > SOCOMP (1.0667)所以,针对以上结论,本文给予以下诠释:第一,就理解角度而言,关系从句的习得顺序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心名词所在的位置决定的,也即位置的影响要比类型的影响大得多。因为,对于我们中国学习者而言,理解一个句子并不一定要把句子的结构类型彻底理解,而主要是根据我们大脑中已掌握的词汇量和背景知识图式结构来判断理解句子。第二,就产出角度而言,不同的类型之间的差异尤其明显,而中心词在句子中的类型只体现在每种类型的句子中。这证明我们中国学习者在产出一个关系从句时,常常受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在于分支方向的影响,即汉语是左分支语言而英语则是右分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