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康德在为形而上学寻找合理性基础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对纯粹理性进行彻底的批判,康德将理性的应用限制在了一切可能经验的界限之内,理性无法越出经验的界限去构建一个超越的存在。理性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理性的运用同样由于有限性而必须遵守界限;另一方面,通过将形而上学规定为如同科学一样的理性知识,将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和应用范围的界限性赋予了形而上学,这种限制不仅没有损害形而上学作为一门追问事物最终本质和根据的学科所应该具有的地位和威信,而且在事实上使得形而上学真正具备起作为一种知识所应具备的确定性,从而向形而上学许诺了一条科学的道路。正是在有限性的限制中,形而上学才真正在可能经验的界限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即作为人类知识体系总体性的保证,引导经验知识不断走向完善。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出发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点论述康德的界限概念及其本质,通过对比“界限”一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文本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意义差异,确定界限概念在康德论述中的恰切含义。进而以此为基础,将界限的本质定义为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一方面,界限本身就是对人认识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是界限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康德的形而上学概念及其与界限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直接从康德的文本入手,将“形而上学”界定为一门以本体论问题为核心,以建构性和范导性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经验知识的可能性为根本目的理性知识。正因为形而上学与理性相关,其内容无外乎是一种理念,因此形而上学就在内容和应用范围两方面都存在界限。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有限性作为形而上学合理性依据的问题。有限性一方面保证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知识在一切可能经验的界限中能够成立;另一方面保证形而上学不会因为自身的僭妄的超越应用而复归荒谬,因此在正反两个维度赋予了形而上学以存在的合理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