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高等学校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非常困难。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人才的不断需求,高等教育面来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也总是实践先于理论研究,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多而杂。本文基于教育学、历史学和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基础上,尝试从西南联大成功的办学历史背景着手,以教育价值为研究角度,详细的研究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的可适性。西南联大是我国抗战时期成功办学的学校典范,其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是之后教育界不断研究学习的领域,在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与验证后,西南联大其独特的教育价值,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从教育价值的研究角度开始,来探讨西南联大当时的教育价值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共分为三个部分:教育理论基础、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以及价值转化的可适性研究。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于本文分析研究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是研究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教育价值的内涵,才能理清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研究的内涵。在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教育价值理论基础与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从学习西方的教育价值研究到现在我国教育价值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理清教育价值是本文进行研究的逻辑框架的理论基础研究。对于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西南联大教育价值、西南联大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教育价值具有的普适性、现在性、未来性,更是研究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的重要依据观点。本部分研究为本文的逻辑框架提供理论基础并支撑全文论述,其西南联大三方面的价值分类(社会价值、知识价值、精神价值)的范畴、是否有内在从属关系,都是在此部分进行论述。在文章开始部分理清价值与功用的区别,并在之后的几章中加深研究。从不同的价值分类中,从新理清西南联大的教育,为研究新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方式。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在分析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分类基础上,按照分类着重分析西南联大社会价值、知识价值、精神价值的不同内涵与外延。无论是在办学管理还是在人文精神方面,其社会价值的研究都着重在对当时的社会影响研究;其知识价值的研究从大学职能作用方面来写,考虑知识价值本身,对知识的传播整合以及西南联大当时的学术影响方面进行论述;其精神价值的研究以西南联大师生当时的影响和对现代的影响两方面来研究的。这部分是以西南联大历史史料为研究依据,试图归纳分析西南联大的教育的不同价值分类并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与结论。教育价值具有普适性,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所持的研究观点。因此西南联大教育价值转化路径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困难之处,任何历史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了现代的发展,所以研究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在现代的转换与可适性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虽然没有提出多么创新的观点,但尽可能的深入研究西南联大的教育价值可适性是本文的重点。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事实上,我国的婴幼儿早教市场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发展速度极快,平均增
柴胡最早在《神农本草经》开始记载,列为上品,之后在《伤寒论》、《千金翼方》、《本草求真》等许多医家名著上都有具体记录[1]。柴胡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保肝、抗病毒、
传统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之一,它反映民族的政治、经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民族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图腾崇拜、历史传承等。传统的民族服饰艺术
夏日哈木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为了对夏日哈木矿床成岩成矿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从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入手分析,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介
为进一步阐述光抑制的强光诱导和发生机制,该文以喜阴植物玉簪(Hosta spp.)为材料研究其光抑制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日照和遮阴条件下玉簪叶片发育分别
<正>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曾经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就开始酝酿向
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的进程带来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更具互动性、精确性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载体的更新的基础和条件,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了更为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的距离被无限缩短,越来越多的“洋景观”在我国生根发芽,许多光怪陆离的异质化景观迅速繁衍,与此同时,部分具有民族特色、地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是我国南戏作品的最早注本之一,其校点之准确、注释之精妙,令人折服,然而仍有部分校注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这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在:存疑但校注失误、对缺
贫困妇女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同时也是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女性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女性承担着家庭生计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