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有效需求视角对山东、山西、内蒙古三省(区)各一个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因素,并且对三个调查地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的有效需求是指农民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并且有缴费能力。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依据,采取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运用结构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展开分析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并明确了有效需求的具体视角。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指出本文引用的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罗尔斯的正义论。其次,对国内外养老保险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第三章,研究设计。提出研究假设,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并界定了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这三个核心概念。第四章,研究内容。介绍了调查地所在市新农保的实施状况,描述了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第五章,研究内容分析。第六章,结论与思考。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新农保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农民对新农保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两个方面)为视角,在此基础上,对山东、山西、内蒙古三省(区)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进行比较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农民新农保有效需求的一些列措施,增加了本文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切需要适应农村形势、根据农民的参保意愿和实际缴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层次的参保选择方式,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