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沈阳地区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扩大。为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占有一席之地和生存空间,图书馆摒弃了旧俗和固有观念,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开展了各种方式的合作。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无疑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这个概念从被提出到今天的20多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项目正方兴未艾。笔者应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在构建过程中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的保障措施等关键要素,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尤其是沈阳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也期盼文中的有关理论能够为国内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概念,介绍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涵义、功能、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介绍和比较,总结了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启示。  第二部分应用“5W1H”分析法对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总体架构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分别阐述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导原则和基本功能,以及各种保障机制和措施,如:科学决策、政府干预、利益平衡与分工协调等。  第三部分阐述了构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基本流程、总体架构以及共享平台的模式与结构等。  第四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成功经验,结合沈阳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沈阳地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通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关学习与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典型、著名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数量屈指可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为了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应加大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在当前赖以生存的基本模式和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带进了信息化建设的新时代。2006年5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从此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我国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向绩效评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绩效评估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和局馆部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真正水平和存在问题,能更好的为国家和地
中国档案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中国档案学者是档案学研究的核心力量,他们在档案实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短短的38年里(1912-1949),中国人民进行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学位
医院普通病区整体布局单一,防护物资相对匮乏,病区内的医护人员缺乏应急防护知识及能力,加之大多数患者的防护意识淡薄,可能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增高.普通病区应加强科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加强了同龄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相比在全班展开问题讨论,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更容易发现表现活跃和讨论不
民国时期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交替频繁,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加强国家行政管理,都十分热衷于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而公文程式的修订与公布是历次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致力于对民国时期各公文程式中通用文种的设置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活跃于民国时期不同阶段通用文种的数量以及用途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寻,勾画出各通用文种起源、发展、演变、
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科技较发达的非英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利用乌利希数据库所收录的科技期刊数据,从出版主体、出版语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