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疗妒羹》传奇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炳是晚明著名的戏曲家,他创作的《粲花斋五种曲》文辞优美,依腔协律,兼善临川派与吴江派之长,历来被公认为“双美派”的代表作家。本文的研究对象《疗妒羹》为《粲花斋五种曲》之重要一种,它自明末以来广泛流传,至今活跃于昆曲舞台。虽然一直以来戏曲界对它的评价不乏褒奖之词,然而对它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疗妒羹》作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第一章第一节笔者对现存有关吴炳生平的资料加以整合,对吴炳的晚节问题做进一步详细爬梳,得出吴炳之死较为可信的结论,即:于武冈之变不屈,死于衡州。第二节把作品放到作家的整体创作中考虑,考察了《疗妒羹》与“粲花五种”之其他四种曲创作时间、地点、手法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探究了《疗妒羹》的传播情况,分文本传播与舞台传播。文本传播主要对《疗妒羹》现存五种版本进行考辨,追溯源流,梳理出五种版本均以明末两衡堂本作为底本刊刻、印行与流传的。舞台传播则介绍《疗妒羹》自明末到现代,搬演与昆曲舞台的盛况以及它作为折子戏流传的情形。第三章紧扣文本,通过制作结构简表、专题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出了《疗妒羹》这一传奇剧本所具有的独特的结构特点:“主题揭示与戏剧冲突”的和谐展开、“中心人物的专门段落与次要人物穿插应合”的恰当配合、“悲剧逐渐强化与喜剧生成”的自然过渡。第四章把《疗妒羹》置于“疗妒”主题的历史长河中考虑,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把它与同时期其他疗妒主题的作品相比较,探讨了“疗妒”主题的发展与实质以及《疗妒羹》本身所折射出的深刻主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图像数据压缩的有损压缩算法,此算法以行程编码为基础,结合非均匀量化和熵编码技术,对传统的无损信息的行程编码加以改进,进一步消除冗余数据,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代价。
码头是长江流域各大城市繁荣、发展壮大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一大明显地理优势。而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交通枢纽,码头建立后,更加发挥便利的交通运输作用,在重庆地域打上了码头文
学位
陆文夫的创作生涯,起步于五十年代,在随后几十年的创作中逐步走向成熟。他的创作过程和新中国的成长一样,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虽然陆文夫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并不完全与此同步,但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