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民间话语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话语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之一,但它一直以来被当做“俗”的文学形式被记录,长期处于“非主流”的地位。当民间话语作为“主角”登场时,我们可以发现其折射出的与社会各阶层密切相关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从宋代笔记小说入手,对这一时期的民间话语进行梳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宋代民间话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三个部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通过对民间话语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学界对民间话语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对民间话语较为全面地进行整理、分析和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期呈现宋代社会丰富的面相。第二章从民间话语的价值和种类入手,以此说明民间话语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社会生活的多棱镜。民间话语以其最真实、最贴近生活、最被忽视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更生动的历史材料。第三章为宋代笔记小说中的称谓语。包括人名、乳名和绰号三大类。宋代继承前代取名的方式,但又有所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是宋朝中央政府摆脱不了的梦魇,为保证万世一统的皇权,宋政府对取名的禁令越发严格。第四章为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语讳与詈词,包括语讳与詈词两个部分。避讳在宋代之前经历了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到了宋代,特别是两宋末期,皇权岌岌可危,避讳不可抑制地抬头,甚至更行扩大。宋代民间话语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詈词。第五章为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谣谚和谶语。谣谚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交际三大类。谣谚中包含了民众对经验知识的总结和对时政、人物的品评,反映的是社会的真实现象,传递的是民众的真实情感,是表达民众心声的有力工具。宋代士大夫既纠结于内心的自信又迷茫于现实的压力,颇具神秘性的谶文化因此大行其道。第六章为民间话语的特点和影响。民间话语长期处于官方话语的重压下,因此隐晦而羞涩,对敏感的政治话题少有直接涉及,多写物托情,隐晦地表达,同时为便于传播,其又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民间话语中的称谓语、方言、语讳等有相当一部分是语言资料中宝贵的记录,为后人的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成果,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民间话语中拥有大量的新词新义,广泛地被后世辞书所引用;民间话语还可以起到激浊扬清、舆论监督、情绪疏导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 承蒙《民族艺术》季刊的厚爱,我曾在该刊1991年第1期发表一篇长达两万余字的论文《民族艺术学试想》。转眼之间,时光老人已把我们带到90年代末,同时也是世纪之末。在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写”被公认为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写作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软肋,尤其是到了中高级阶段,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远远滞后于听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性综合报刊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一直备受学界和社会关注。《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是自1997年起在每年的最后一期或新年第
以新疆蒙古族受众主要接触的蒙古语文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和受众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考察新疆蒙古族语言文字掌握情况及语言态度、蒙古语文在新疆各类
作者根据在中国三十多年工作和二十年培训中国临床医生的经验,分享了对精神分析与中国人心灵相遇的观察。第一批学员在孩提时代经历了"文革",常发展出的应对机制包括防御性理
汉字是汉民族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数千年来为中国人保存和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思想。汉字不管是在其构型系统上还是其历史文化背景中,都蕴含着丰富多
本文选取“也许”类或然语气副词中的“也许”、“或许”、“兴许”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三个词的异同以及“也许”类或然语气副词的主要特征。共
汉语口语中存在着一类“真有NP的”言语表达式颇具特色,其中NP一般是人称代词及其复数形式,也可以是有人称代词参与的组合形式,如“真有你的”、“真有您的”、“真有我的”
整合医学属于新式的思维,其由患者整体入手,使临床现实操作可与涉及的知识点有效整合,且根据外部环境与人体的状况,建立更适合疾病救治与确保康复的良好医学知识架构。医学整
<正> 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说。相比之下,中国的庄子更是说不尽的。正因为"说不尽",所以庄子又是常说常新的。于是,我们便能够在层出不穷的说庄解庄的论说中看到一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