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成为最显著的时代标志。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影响到经济和政治层面,更使得以往传统僵化封闭、高度统一的文化生态不复存在。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甚至引发了一系列文化认同危机和公民教育问题。而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与合作需要更多具有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人力资本,这些变化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即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领导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高校中的国际交流项目作为感知外国文化的直接窗口,学生参与项目获得的国际交流经历对于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如何?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以南京大学参与过国际交流项目的395名本科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项目具体参与情况,并对其全球胜任力及各维度水平进行测评,以此探究国际交流项目经历对于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机制。此外,本研究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其中15位本科生进行了访谈,并对国际处网站刊登的484篇交流心得进行了文本分析,为所获得的定量数据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丰富了数据背后的解读空间。同时也可以发现国际交流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具有针对性地改善南京大学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最终对南京大学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启发。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文本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一、具有国际交流经历的本科生全球胜任力总体表现较好,但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平衡,具体体现在本科生的文化与责任、跨文化人际交往维度发展较好,而认知与技能维度上的表现相对较差;二、国际交流时长对于本科生的全球胜任力影响效应较弱;三、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对全球胜任力及其各维度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四、个体背景特质、校内国际化参与和国际交流经历在全球胜任力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认知与技能维度上校内国际化参与的影响大于国际交流项目参与;文化与责任维度受国际交流经历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文化适应对本科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五、本科生整体对国际交流项目满意度高,但项目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运用社会比较理论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发现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得出了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一、在学校层面上,学校要与不同地区的更多国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此外,不仅要重视走出去的项目工作,还要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国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校内国际化培养;二、在项目管理层面上,相关部门要重视交流项目的宣传与指导、信息更新与完善,优化项目过程管理与评价反馈机制,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三、在学生发展层面上,要加强学生全球化意识的培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在国际交流项目参与方面弱化功利性诉求,关注内在成长。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选取来源不够丰富、国际交流经历调查有待细化、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文化与责任维度仍需深入探索,同时也对未来全球胜任力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